第二百九十七章:這假造的誰見誰哭(第1/2頁)
章節報錯
實踐的檢驗又讓劉破奴認識到了一個真理,自己的想法還是有些太天真了。
技術要求達不到,貿然的大範圍去推廣卡車來投入軍用,短時間內當然能看到不錯的效果。
但是時間長了以後,問題就會開始暴露出來了。
例如說新軍需要大量的卡車,平均每十二人就需要配備一臺卡車,原因當然是卡車自身的載重原因,按照單純的行軍來計算,一臺卡車最大的物資裝載量足夠車上的人跑到西域,這是在專門配備燃料補給車的前提下。
從作戰角度來考慮,在調配過物資的配比之後,也足夠他們深入大漠跟匈奴人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戰鬥。
同時這也是機動性最強的部隊,沒有之一。
好處多到數都數不完,但缺點也同樣很多,大量的軍用卡車佔據了大量的鋼鐵資源,這讓剛剛處於起步階段的大漢工業備受壓力。
為了支援軍隊的建設,現在就連用於曲轅犁的鋼鐵都被縮減了一半,雖然效率上並沒有降低多少,但是從長時間來看的話,耐用性肯定是不如之前的版本的。
而大量的建設軍用卡車,也無限期的拖延了弄用拖拉機的建造計劃,這也讓大漢的半機械化耕種進城不得不延緩了下來。
同時被耽擱的還有國內的貨物流動計劃,按照原本的計劃,拖拉機在農忙時節下地幹活,其他時間都是要用來運輸貨物產生價值的。
放到軍隊以後雖然也能產生價值,但產生的價值卻不一樣。
一個是看不見的利益,需要朝廷持續投入的利益,另一個則是能夠實打實看見的利益,能夠支撐各項事物快速推進的利益。
而現在又一個更麻煩的問題出現了,機械磨損太嚴重,使用頻率方面就不做比較了,畢竟這玩意兒在哪都不會被閒著。
但是軍隊是需要朝廷持續投入的,日常的使用,維護,都是需要朝廷來出錢的,軍隊本身它並不產生經濟利益,開疆擴土雖然也是利益,而且還是能夠惠及千秋萬古的利益,但是就當下而言,他就是個純賠錢的貨。
若是將其用於農業或者商業,那麼他本身所產生的經濟利益是足夠支撐這種磨損帶來的消耗的,雖然還是會擠佔大量的資源,可是在經濟的推動下,大家都樂於接受這種付出和回報。
而這一次的事情,不得不讓劉破奴好好的考慮了一番,也不得不計劃著將已經完成摩托化改造的新軍,再退上一步,將其變為準半摩托化部隊。
即軍隊中的卡車只用於後勤物資,傷兵轉運,情報傳輸等用途,日常的行軍,作戰,都需要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
如此一來,軍隊中的卡車數量會減少八成以上,以現有的卡車數量,足以完成七八十萬軍隊的改制。
如果不再大量製造新的卡車進入部隊服役,將其改成只生產關鍵零部件用於保養維護,這個代價朝廷是能承受的起的,而空餘下來的產能,也完全可以將其投入到民用方面,以此來帶動經濟和推動農業。
而這麼做的代價就是軍隊降速,之前研究出來的戰略戰術將會因為太過於先進而不得不暫時封存,所有新軍都需要研究新的戰術,適應新的環境。
最為重要的是,在野外野戰的時候,部隊將不再對敵軍騎兵部隊擁有碾壓性的優勢。
類似於之前韓延年在赤谷城外以兩萬人防守十餘萬匈奴主力騎兵,自身傷亡不過百而殲滅敵軍四萬餘人的戰鬥場面再也不可能發生了。
沒有人願意從更先進的地方退回去,特別是在體驗過他的爽快之後。
不過在這一仗打完之後,漢朝便可以短暫的停歇下來了,接下來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戰爭需要他們去打的了,天底下已經沒有能讓他們像重視匈奴一樣的對手了。
降速,或許未必是什麼壞事兒……
想到這裡,劉破奴當即寫下書信一封,在心中詳細的闡明瞭自己看到的情況以及對接下來的安排想法,然後命人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將信送回長安!
折騰未必就是壞事兒,只要能夠及時的認識到問題,並且做出改正,那整體而言就是好事兒一件。
劉破奴雖然是穿越來的,但穿越者也是會犯錯的,劉破奴犯的不過是經驗主義的錯誤罷了。
他只知道機械化部隊很爽,戰鬥力很強悍,但卻忽視了現在的真實水平,雖然強行搞了出來,但如果不想把大漢最後一點精力給消耗掉的話,他就必須要放棄自己心中的那些美好的想法,將事實朝著更貼近現實的方向去推動。
……
就在劉破奴因為這趟出行而感慨萬千,並且對著未來的計劃開始進行修修補補的時候。
在赤谷城西北方大約五百里左右的地方,迎來了她有史以來最為隆重的一天,迎來了她最為重要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