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何波的工作室已經被轉移去了相對偏僻一些的地方,誰讓他耗費時間長,且沒能拿出什麼實質性的成果呢?

好在今天剛好在試槍,恰巧劉破奴來了,於是就在這裡看到了這支槍。

“未雨綢繆,不錯!”劉破奴看著這支後膛槍越看越覺得喜歡。

現在整個科研基地研究槍的人數不多,資源方面投入的也同樣不多。

但這不代表劉破奴不重視槍,但卻因為劉破奴在這方面投入的資源有限,所以給了下面一種錯誤的認識,讓他們下意識的認為當下的燧發槍已經夠用了,在彈藥的問題解決之前,並不需要在槍械上面投入太多的資源去研究。

劉破奴減少投入,只是因為他在等彈藥,一旦彈藥搞了出來,整個燧發槍全部都得淘汰。

所以現在根本就沒必要在這上面投資太多,就算投資也是投在後膛槍上面,所以這個事兒劉破奴是不急,但沒想到竟然有人在搞了。

“快給我講講這支槍!”劉破奴當即問道。

“殿下,這支槍的優點是裝彈方便,射速快,以十發為例,同樣的時間,這支槍差不多能夠發射出去十三到十四發。”何波意識到自己的機會可能來了,連忙講解道。

可別小看只是裝彈方式的不同,就算是同樣的彈藥,同樣的擊發模式,前膛和後膛的差距也是巨大的。

劉破奴也在思考著這個問題,現在一分鐘大約也就五六發的射速,十發子彈大約需要兩分鐘左右,平均下來每分鐘能多發射兩槍。

一個人多開兩槍,一百個人就是二百槍,同樣的人數,火力換算下來這就相當於一百三四十人的戰鬥力了。

“但是問題也很多,開膛的位置會隨著使用頻率和習慣的不同,漸漸的出現不平整的現象,而彈藥在被擊發出去之後,會觸碰到不平整的地方,如果沒有關閉嚴禁的話,可能會將擋板直接炸開,另外就是隻要觸碰到擋板周圍,射程和精準度都會直線下降……”何波說道。

劉破奴拿起這把槍認真的檢視了下,發現開膛的位置是在裝彈的前方,裝彈的順序並沒有改變,但是方式卻改變了。

之前需要拿著棍子從槍口捅一捅將其搗實,這樣能夠保證射程。

前膛槍麻煩就麻煩在這裡,裝一下搗一下,時間全浪費在這裡了。

而何波設計的這款槍則是簡化了這個過程,裝完擊發藥之後,只需要用手將擊發藥按一下就可以了,然後直接將彈丸放進去,蓋上擋板就可以了發射了。

“為什麼不把擋板放在後面呢?”劉破奴指著後方的位置問道,那樣的話就是先裝彈丸,然後在裝彈藥,彈丸直接塞入了槍膛,可以避免因為開口導致不平整而在膛內碰撞。

“密閉不嚴,射程只有百步左右,而且火藥散發的熱量會燙傷士兵……”何波下意識的將手藏在了袖中。

不過劉破奴還是看到了何波右手有燙傷的痕跡,然而對於這個問題劉破奴卻沒什麼更好的辦法去解決。

栓動步槍倒是可以解決,但問題是加工不出來合格的槍栓。

而且槍其實也就那回事兒,說難真的不算難,難的是高精尖,現階段的普通步槍也就那樣。

無縫鋼管現在是能造的,就是質量有些堪憂,刻畫膛線什麼的也不算難,難的是計算出在槍膛內轉幾圈。

劉破奴雖然也很急,但他知道這種事兒是急不來的。

不過劉破奴倒也可以確定,在自己的這番牛逼轟轟的操作之下,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已經悄然無息的降臨了。

而這一次,漢民族將遙遙領先西方將近兩千年的時間,後世那些被卡脖子,被人到處威脅訛詐的時代劉破奴見的多了去了,可那時候的他也只能無能狂怒兩聲,甚至連努力都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努力,主要是沒那個能力。

雅文吧

而現在,劉破奴已經迫不及待的要去收拾人了。

於是滿臉欣慰的拍了拍何波的肩膀,鼓勵道:“後膛的方向是正確的,具體的辦法還要再去琢磨琢磨,接下來可以增加些人手和資源,著重把現階段的問題給解決掉,它會是下一批換裝的主力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