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破奴當然沒有表示不滿,但也沒有太大的驚喜。

雖然在這方面的知識瞭解的並不多,但並不妨礙劉破奴知道熱能在這裡並不會被分散。

因為在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內,熱能只會被浪費掉,一套動力管的面積只有那麼大,所以他能夠吸收的熱力就那麼多,當達到極限之後,剩餘的熱量不就被浪費了嗎?

相反,他們給每套發動機上面額外增加了一個動力管,最多就是在剛開始預熱的時候稍微慢一丟丟,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在預熱完畢之後,效率自然也就會提升上來了。

這種設計就相當於是給發動機增加了一個物理外掛,直接將其動力給翻倍的提升了。

當然考慮到各種各樣的因素,真正翻倍可能有些困難,但至少也會將動力增加五成以上。

道理就跟一個人拉犁和兩個人拉犁是一樣的。

在換句話說,雖然在這臺裝甲偵察車上裝備了四臺發動機,但實際上卻等於是裝了八臺,只不過是兩兩聯動了而已。

具體是怎麼搞的劉破奴當然沒興趣去了解,畢竟繼續瞭解下去自己就露餡了,索性還不如直接裝個逼就完事兒。

既不失優雅,還能獲得尊重,又能讓他們感覺到被自己的重視,一箭三凋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接下來劉破奴親自登上了這臺試驗車,內部的環境就不用多說了,自然舒適不到哪去。

全車滿載五人,一名司機,一名車長兼司機兼射手,餘下的三人是射手兼燒火的。

空間限制了人員的編制數量,但該乾的活卻一點都沒減少,所以只能每一個人都身兼多職。

甚至在將來的時候,車內五個人都要會開車,不要求技術有多嫻熟,起碼要能把車開走,畢竟戰場上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不能因為司機和車長涼了剩下的三個人就只能乾瞪眼了。

車身打造的很簡單,為了提高速度,所以就必須要減重,要減重就必須要減少鋼鐵的用量,加上全車需要封閉,別看這車沒有卡車那麼大,但如果全部用鐵的話,其重量要遠超卡車的重量。

所以車身後部的結構用的是鐵,用於支撐整個車體和強度,其餘部分則是用木材來代替,然後又在外部蒙上一層兩三毫米厚的鋼板。

這樣整車的重量就降了下來,而木材加上鋼板的整體厚度達到了三十毫米以上,所以不管是弓箭還是燧發槍,都很難擊穿它的防禦,除非是床弩那種重型武器,而且還得是在百步以內的距離上。

但是這玩意兒擊穿歸擊穿,在鐵板和木材的削弱下,擊穿後也很難形成太大的殺傷力,除非被擊穿的時候,正好在這個位置上緊貼著士兵,不然就算擊穿了也得憑運氣。

如果說裝甲偵察車的出現只是完成了劉破奴的預期目標的話,那麼接下來看到的東西卻徹底讓劉破奴驚訝了。

因為劉破奴竟然在這裡看到了後膛槍。

“殿下,起初咱們只是覺得殿下之前要搞定裝彈藥,定裝彈藥肯定不能從前面槍口裝進去的,雖然彈藥還沒搞出來,但並不妨礙我們先去搞一稿槍,這樣到時候只要彈藥的問題解決了,咱們就能立刻拿出適合的槍。”負責研究槍的何波一臉疲憊的介紹著。

別看只是一個小小的改動,這個改動可沒少讓他費勁兒。

而且他帶著幾個學徒在這上面已經投入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了,一年內都沒能把這把槍真正的搞出來,身上的壓力也還是挺大的。

即便現在已經搞出了試驗槍,可弱點也還是有不少的,所以接下來他還需要繼續努力的去改進。

而劉破奴雖然在科研基地砸下了不少的資源,可這裡也同樣有數百個不同的研究小組,這些資源終究是有限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何波能夠得到的資源支援也越來越少。

眼瞅著別人高歌凱進,得到了一批又一批的資源,記功的記功,升遷的升遷,就他這裡一如既往的毫無反應,何波也是真的急了。

再不急的話,他手下的人可就要造反了。

當然,劉破奴來這裡,發現何波的這支後膛槍也純屬以外,如果按照正常流程的話,劉破奴應該是很難看到這支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