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其實對於劉破奴的新軍也挺好奇的。

聽聞劉破奴的小院子裡搞出了燧發槍,並且進入驗證階段的時候,劉徹心中總算是有了點數。

當聽到劉破奴讓人把李陵和韓延年都給叫了過去,劉徹便意識到劉破奴終於要對新軍做出安排了。

於是,在好奇心的催促下,劉徹最終還是沒能坐住,選擇過來了解一下新軍的事情。

結果沒想到剛到門口就看見悶悶不樂的李陵離開的模樣,劉徹當即叫下李陵詢問了緣由,得知事情的經過後劉徹倒也沒有多說什麼,但是也沒讓李陵就這麼離開,由此還是能夠看到劉徹並沒有對李陵徹底的失望。

更讓劉徹沒有想到的是,自己聽牆根竟然聽到了劉破奴對新軍的一系列奇葩安排。

五年的超長役期也就算了,將士們忍一忍的話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可每年還發錢這就讓劉徹有些抓狂了。

大漢立國百年,華夏曆史數千年,他就從沒聽說過徵召士兵還給軍餉的。

好吧,你給了也就給了,朕咬咬牙這事兒也算是過去了。

可你這新軍結束役期後憑啥就不再徵召了?

“大漢的人口並不足以支撐你這個計劃,每年光是長安和邊境就需要多少人去駐守你考慮過嗎?”劉徹一臉陰沉的看著劉破奴。

幾萬人的新軍他當然不會在意,可新軍一旦起效,接下來所有的軍隊都要朝著新軍這個模式發展。

各郡縣的常駐軍一般就是從本地徵召計程車兵,大多數都是每個月輪換一次,加上都在本地,所以也不存在路上耽誤的時間什麼的,唯一要命的就是看誰命不好被抽到了農忙時期去服役。

邊境地區計程車兵則是依靠第一次服役計程車兵和邊境本地計程車兵去共同防守,單單依靠第一年計程車兵戍邊的話,大漢早就被匈奴人給打的千瘡百孔了。

但即便這樣,也僅僅只是夠維持現狀的,往後若是有戰事,還是要徵召那些人的。

劉破奴這搞的哪是什麼新軍啊,簡直就是把大漢的軍事制度全部推翻重來。

“父皇,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只看邊境需要多少兵力去駐守,而是要從問題的根本去出發,理論上來說,只要能夠保證大漢的人口增長速度,那支撐我的這種模式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劉破奴毫不客氣的選擇了硬剛。

“你不是沒在基層幹過,人口的增長有多難你知道嗎?”劉徹簡直要被劉破奴給氣的笑了出來。

這年頭的人口增長他是生出來一個就算是增加了一個人嗎?

並不是,而是要等到這個人長到登記的年齡才會算是真正的增加了一個人的。

愛閱書香

現在的夭折率有多高你考慮過嗎?

說的簡單直白點,在民間生兩個孩子,能有一個長大成人那就算是不錯的了。

如果全部放養,生病全部靠自己的身體去硬抗,那夭折率就更高了。

糧食多了的確有利於提高生育率,可相應的夭折率也就更高了。

“難歸難,但整體而言還是能夠增長的,況且一個役期是五年,只需要四個役期就足夠一代人成長起來了,很難嗎?”劉破奴滿臉的不解。

“不難嗎?”劉徹反問道。

“好,就算很難,那接下來朝廷著力解決一下醫療問題不就行了嗎?醫生不夠就大力培養,讓他們跟著師傅在工作中去學習,藥材的價格也要打下來,太高了百姓同樣負擔不起,野生的數量太少,那就想辦法搞一些自己種植不就行了?”劉破奴很是隨意道。

這些在後世都是很普遍的,雖然劉破奴沒指望靠著現在的技術去保證所有的孩子都不夭折,但是在這樣的投入下,起碼能保證把本該夭折的孩子救回來一半吧?

就算救不回來一半,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總該沒什麼問題吧?

而古代夭折的問題也更是五花八門,但說白了還是因為一個字引起的,窮。

拋開一些真的有大問題救不了的以外,正常夭折的孩子當中,起碼有七成以上都是因為小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醫治被拖延出來的。

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同樣的病有的人能扛過去,有的人他就是抗不過去,你能咋整?

“這事兒沒你想的那麼簡單!”看著劉破奴說的如此輕鬆,劉徹還是搖了搖頭,總結,理想太美好,現實太骨感。

劉破奴還是缺少社會的毒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