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七年(229年)

開春時節,伴隨著溫度的升高,冰塊不斷的化成流水,燕子等飛禽也回來,在高空中歡呼著,枯木上面也不斷生出了綠葉。

微風吹過,已然是一陣生機盎然的樣子。

綠葉的生出,也意味著春天的到來,更意味著機會的到來,

對於季漢來說,這也就是即將出軍的哨聲,所有的將領都在翹首以盼,等待著諸葛亮的調令。

誰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出軍的大將,幾乎所有的將軍都上奏,希望自己此番能夠隨軍出征。

朝廷之上,近來一段時間的上表都毛遂自薦的,各個將軍推薦自己成為先鋒將軍。

丞相府內,諸葛亮也在不斷的定奪出征將軍的名單,因為此次出征,曹魏方面肯定是早有防備,再加上前番已經攻打下涼州大部,需要有人駐守涼州。

尤其是駐守涼州是重中之重,否則還沒攻打下來新的地方,舊的地方也被人攻佔了。

涼州還沒有捂熱乎,就重回了曹魏的懷抱,那可就太尷尬了。

三月,諸葛亮在與東吳方面通訊以後,決定兩邊同時出軍,同時給曹魏壓力,讓曹魏疲於應付。

在集結完大軍以後,諸葛亮號稱是二十萬大軍,東吳方面號稱是十萬大軍,兩邊從兩個方向,同時對曹魏發起衝擊。

而諸葛亮從蜀中調派了六萬大軍,剩下的四萬大軍繼續駐守成都。

當然,此次還有一個重要的訊息,諸葛亮開始重用曹魏的降將姜維。

諸葛亮闢其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諸葛亮給蔣琬寫信,稱姜維是涼州上士,有膽略,並讓姜維統千虎步軍隨軍出征。

曹魏,

“諸葛亮又興師動眾,出師北伐,而且此番他還聯合了孫權,兩邊人馬,號稱是三十萬大軍,諸位,你們應當之如何啊?”

曹睿自然是聽聞了東吳與蜀漢的動靜,兩邊的口號喊的震天響,就是為了恐嚇曹魏,讓他們首先就生出了畏懼的心思。

“稟陛下,依臣之見,蜀漢與孫權聯合,雖說是三十萬大軍,不過也不見得有這麼多人。”

“東吳十萬大軍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江東孫權向來沒有進取之心,此番應當是為了協助諸葛亮,故而才有此說法。”

“所以,威脅不過是來自蜀漢,而蜀漢不過一州之地,何來二十萬大軍,不過是諸葛村夫信口雌黃。為了增強其大軍信心所說。”

侍中劉曄出來分析戰局道,上方的曹睿看著劉曄,並不是很開心,

原因無他,前番有一次曹叡打算攻伐蜀漢,朝臣都說不可以,但劉曄私下卻對曹叡說可以;後出去和朝臣又說不可以,因為劉曄的膽識,說時都好像是真心的,曹叡和各大臣都沒有懷疑。當時中領軍楊暨被明帝寵信,亦敬重劉曄,他是最為反對曹叡伐蜀的大臣,劉曄與楊暨見面時亦有向他說不可攻伐的理由,楊暨於是以為劉曄一定會支援自己。

到後來楊暨再和曹叡討論攻伐蜀漢之事,楊暨懇切地進諫反對;曹叡指責他是儒生出身,不通軍事,楊暨因而搬出既一直反對伐蜀,亦是重臣的劉曄去勸告曹叡,但曹叡卻一直聽劉曄說可以攻伐,於是找來與楊暨對質,但召見時劉曄卻不發一言。後來劉曄再私下見曹叡,劉曄指責曹叡不應將伐蜀大計隨意告訴其他人,更稱懷疑蜀漢已得悉曹叡要來攻的情報;曹叡更是感謝劉曄。後見楊暨又指責他對君主進言過於直率,應要婉轉地表達;楊暨亦感謝他。有人見到劉曄這樣巧妙奉迎這兩方面,甚為厭惡,於是嚮明帝詆譭劉曄,更建議明帝召見劉曄時特地以與自己相反的意見來問他,如果每樣他都表示同意,就表示劉曄他是揣摩上意了。後來曹叡一試,果然如此,更因此疏遠劉曄。

“我覺得侍中說的過於輕浮了吧,前番諸葛亮前來攻取涼州之時,就是因為我們過於大意,這才丟失了幾郡,我們此番,不應該大意輕敵!”

楊暨出言回懟道,直接反駁了劉曄的觀點。

“臣以為,我等確實應該小心諸葛亮,若是此番真的丟了涼州,我軍以後的形勢就過於被動了。”

曹真也出來拱手拜道。

“確實,此番蜀漢來勢洶洶,而且他們是有備而來。我軍必須要嚴陣以待,此番必須保證不能再丟一寸土地,必須要將蜀漢的軍隊全部擊退,讓他們知道,我國的天威浩蕩。”

曹睿出言喝斥道,他上位以來,已經丟了太多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