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抉擇(請繼續訂閱)(第1/2頁)
章節報錯
圖窮匕見。
有些事情,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陳裕說這些話,意思就是大將軍姜維已有子嗣,姜紹再怎麼親近,也只是一個假子,就算大將軍真把他當親兒子,日後也難繼承大將軍的名位。
眼下朝堂局勢如此,有人看上了姜紹,不如趁勢轉投當權派。
姜紹沉默了。心想陳裕之前遊走朝中權貴之間,一直沒有表露派系,但今夜這番話,卻是可以看出他隱隱有投靠外戚的跡象,還帶有一定任務來點醒自己。
把這大半年的見聞重新梳理一遍,魏軍大舉入侵的嚴重危機引發蜀漢朝堂權力大洗牌。在內外部的壓力下,大將軍與外戚私下肯定達成了某項約定,兩家聯姻結為親家,維持蜀漢的局勢,姜維在內支援外戚執政,外戚對外支援姜維掌軍。
但擊退魏軍之後,這種形勢卻悄然變化。
在新舊權力交接的當口,大將軍為大局計奉詔入朝,事情要是進展順利,暫時放棄手頭兵權換取首席輔臣人選,又有姜紹等人在漢中經營,日後這大軍的兵權仍然還在的。
這筆交易本是可以做的。
只是外戚卻顯露了政客的“良好節操”,私下不想再按約定執行下去。
在儲君之爭後,外戚的執政地位繼續鞏固,後續乾脆下詔把姜紹也召回都城,就是不想兵權旁落,久掌姜家人之手。
時下是大將軍一方處於被動,入京的大將軍身處政治漩渦之中,不知朝野有多少雙眼睛盯著,為了避禍,他也只能夠隱忍不發,以養病之名閉門謝客。
而作為朝堂政治鬥爭殃及的池魚,一個可輕可重的假子,姜紹沒想到自己還能入了當權派的眼,早早就被有心人盯上了。
此刻竟是要被作為一顆重要的“棋子”投入棋局,進一步打擊分化大將軍在軍中的勢力。
按照今夜陳裕的暗示,自己若想翻身被朝堂重用,就得與大將軍一方作切割,轉而投靠當權的外戚一方。
只是這姜紹突然想到一件不合時宜的事情,自己從小是武都孤兒,被大將軍姜維收養當了假子,眼下若是在政治上又背叛大將軍轉投外戚,那算不算“三姓家奴”呢?
想到這裡,姜紹重新看向陳裕,陳裕也正笑眯眯地看著自己。似乎看出在波譎雲詭的朝堂爭鬥中,面對外戚一方丟擲的誘餌,一個不諳此道的姜家假子是很難抵擋得住的。
這個死傢伙。姜紹見狀暗罵一聲,每次見面都給自己丟擲巨大的誘餌,又給自己帶來棘手的難題。
箇中如何抉擇,還真是個問題啊。
···
數日後,張府。
入夜後的張府華燈初上,數十盞青銅燈具燃燒加了香料的油脂,一同照亮頗為堂皇的廳堂。
今夜張紹召集心腹議事,人數很少,但諸人氣勢高漲,儼然以朝堂勝利者自居。
這一次太子幼子順利入宮成為儲君,接受張皇后撫養教導,在天子榻前侍奉盡孝,外戚的最大優勢已經鞏固。
藉著儲君之爭,他們既有力打擊了劉恂、閻宇一黨,又引得大將軍姜維入朝,後續再用高官厚祿拴住了姜家父子。
姜家在都城根基不深,朝中的黨羽也不成氣候,二人手中沒了兵權就不足為慮,外戚一方可謂是得意贏家,贏得盆滿缽滿。
這場會議,宛如一個小朝廷,未來諸多軍國大事皆先在此議定,然後上奏宮中,逐項交付尚書檯執行。
居其位,謀其政。張紹執政伊始,內心還是想要有一番作為的,眼下魏國大軍已退,蜀漢開始要為國計民生考慮了。
擺在面前的頭件大事是有關漢中的屯田。心腹官員拿出一沓公文,彙報有關漢中屯田的情況,又根據地方上書逐項分析箇中利弊,供張紹參詳決斷。
張紹凝神傾聽彙報,時而捧起竹簡湊近前辨認,時而又蹙眉捏須,搜刮記憶做思索狀。
漢中的事情,他和心腹們考慮了很久,在主將的人選上,他定了輔國大將軍董厥。
這樣一來,董厥、張翼、廖化三將各非一系,董厥又能壓制姜維麾下的兵將,堪堪實現人事上的分權制衡。
人是選好了,但漢中的爛攤子也得收拾。有魏國這個敵國外患在,又調走了蜀漢最能打的老將姜維,漢中的防務就必須加強,以防魏軍趁虛而入。
加強漢中防務,少不得向前線輸送錢糧。眼下百廢待興,國庫拮据,之前在漢中的姜維倒是想了一個法子,趁著戰後整飭大興屯田,以減少後勤的壓力,還把那個心腹李簡放到了漢中太守這個位置上,讓他主理屯田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