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北風呼嘯。

犍為的兵營內,一身戎裝的姜紹迎風站在將臺上,觀察郡兵冬日出操訓練的情況,身邊的漢家旌旗被風吹得獵獵作響,他的身形卻如花崗岩一般堅挺筆直,一動不動。

“誰說冬季就不打仗了,那南下寇邊的賊魏,飢寒搶掠的盜寇不會跟你講這些,關門閉戶抱著婦人鑽被窩那是黔首農夫才幹的事情,既然披堅執銳當了兵,那就是要時刻能打仗,敢打硬仗,能打勝仗!”

“若是人人都想著關門閉戶鑽被窩,這大好家園誰來守護,你家的婦人孩子誰來保護,王者之政,莫急於賊盜。懦夫候死家中,壯士決勝無前,兵,要加緊練,寇,也要加緊剿!”

他呼著白氣環視眾人,大聲訓話,身邊的軍官個個臉色嚴肅,噤若寒蟬,一句話都不敢吭,只能夠從鼻腔處撥出一陣陣白氣。

姜紹之前給朝中的上書內容已經有了著落,臺省雖然不準犍為留餉,卻支援姜紹練兵剿匪。

加上犍為備寇練兵各項事宜是之前郡中就已經有了的,所以他目前是要求郡中練兵、剿匪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練兵原本計劃是沙汰老弱、招募青壯編練成三千郡縣兵,但在經過五斗米教一事後,姜紹臨時改變了計劃,決定要增加到五千兵額。

新增練兵兵額一下子多出了近半,操練的事情倒是不用擔心。

從自己帶來的那一曲精銳兵卒中挑出三百人來,分散到郡縣兵各什伍中,擔任郡縣兵基層軍吏帶兵操練。

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十人學戰,教成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千人,按照這個方法練兵,初步練出一支五千士卒的軍隊,並不是一件多麼難辦的事情。

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郡中錢糧供應的問題。

供應一支五千人的軍隊人吃馬嚼、出戰剿匪,沒有留餉,地方上每月承擔的開支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既然留不了餉練兵養兵,又不想濫用權力在地方搞攤派徵稅,那姜紹就只能夠把主意先打到郡中的大姓豪強身上。

他自己帶頭捐俸,捐出自己一年俸祿兩千石作為表率,又命令既是郡吏、又是大姓的唐伯琥奔走動員,軟硬兼施之下,逐步在全郡範圍內籌集起大批錢糧入庫。

至於在剿匪進度上,姜紹有了詔書支援,也不想再等到來年開春才開始行動。

他發檄文給周邊各郡請求配合犍為郡的剿匪軍事行動,先把天羅地網給搭建起來,然後再把軍隊輪流拉出去,以剿代練。

先難後易、逐個擊破,著手在山上盜寇最難熬的季節開始剿匪,

現階段先清剿郡中那些小股盜寇,最後再對付犍為郡內那最大的一股南安盜賊“三將”。

當然,這對於進山剿匪的郡縣兵而言,無疑是艱難險阻、困難重重的。

倒不是出身本地的他們不想剿滅賊寇、安定桑梓,只是尋常郡中進山剿匪都會選擇在秋季左右。

那時候天氣清爽乾燥,山上又沒有太多蛇鼠蚊蟲、暑氣疾病的威脅,正好可以調集重兵壓上,全力剿滅大盜,然後再分批剿滅那些零散的小股盜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