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賴於楊宗這個盡職的嚮導,姜紹等人都在秦淮水邊的小市中挑到了自己鐘意的特產、珍寶,還專程繞路去看了一下吳國的建初寺。

此處佛寺是之前孫權專門為僧人康僧會修建的,據說這個康僧會是個西域的胡僧,秉承佛旨,不遠萬里跑來吳地弘傳佛法。

在此期間受到吳主孫權的信敬,孫權不惜為他大興土木,建佛塔、造佛寺,支援他翻譯佛經,而這個康僧會也就成了繼支讖之後,在江左之地傳播佛教的有名僧人。

只是此時的胡僧跟後世看到的和尚在服飾還有很多不同,加上姜紹對寺廟向來是敬而遠之,於是諸人只是看個熱鬧,在外頭遠遠觀望了佛寺、佛塔、胡僧和前往禮佛的人群后,就駕車原路返回,趕回館舍之中。

剛剛入了驛館,就碰到了在館內等候多時的呂雅。

他面色凝重,屏退其他人之後,近前告訴姜紹,吳國皇帝剛剛派了官吏前來,說是明日午後要邀請他們這對漢家正副使臣共遊西苑。

這孫休,要搞什麼鬼?

這幾日,出使需要談的外交事項已經基本談妥,漢家使團也定下了返程日期,在這個節骨眼上,吳主孫休突然召見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

···

翌日,午後。

姜紹、呂雅二人因為有事,沒有午間休憩,等帶路的吳國官吏到了之後,就一同登車出發,跟隨他們前往吳宮西苑。

西苑據說是孫權的第一任太子孫登所修建的皇家園林,因位於太初宮西面而名西苑。

裡面的建築規模頗大,意境幽靜,樓閣林立,綠樹成蔭,經常有王公子弟在此聚集,或泛舟池上,或於亭臺之間飲酒聚宴。

西苑之中又有西池,連通著建業城外的運瀆。這運瀆是孫權時間就大力開挖的人工運河,連通秦淮水、清溪等重要水道,專門用來為吳宮運輸物資輜重的。

因此西池雖然叫池,面積卻不小,水量充足,岸邊綠樹成蔭,冬暖夏涼,也是一年之中吳國皇家臨水泛舟、避暑休閒的好去處之一。

此時孫休就在西池邊柳蔭下泛舟聽曲,他喝著美酒、斜靠几榻,案前擺著各色精品菜餚、冰鎮瓜果,槳座上的宦者們慢慢划著船槳。

多位頭飾華麗,身著錦繡的樂女從副舟陸續轉移到御舟上,排著隊參拜皇帝,然後手持管簫琴瑟等諸多樂器站定,就在面容姣好、手捧樂冊的女樂官指揮下,齊齊演奏起了吳儂暖語的吳地樂曲。

孫休正眯眼聽曲、愜意享受之時,已有內宦小步上前,“啟稟陛下,漢使已到,正於副舟待召!”

“嗯,有請漢使登船。”緩了一會兒,孫休微微張開眼睛,見到了漢家使臣姜紹和呂雅緩步走進舟室內,行禮說道:“外臣參見皇帝陛下”。

“漢使且坐。”身著錦繡單衣,用玉簪紮了髮髻的孫休看起來很隨意,他指了指一旁空著的席位,又說道:“時下雖是初秋時節,建業城中仍是暑熱未散,想到使臣都是初次來到建業,怕是多有不適,所以今日特意邀請你們來西池泛舟避暑。”

“多謝陛下掛念。”姜紹與呂雅拱手謝過,才入席共據一案,坐了下首位置。

孫休調整身體,換了個舒適坐姿,這才看了姜紹一眼,說道:“聽下面的人說,使臣多次出館遊覽建業,卻不知觀我國中風氣如何?”

姜紹知道自己在建業的一舉一動瞞不過吳國的耳目,但他身為主使,也不需要去做什麼刺探、竊取的勾當,站的正行的端,當即坦然答道:

“一路遊覽所見,城中百姓殷實、商旅往來不絕,朱雀橋車船如梭、百業興旺,端是朝中君正臣賢,吳地才能有此治世氣象。”

孫休得了恭維,倒也受用,笑道:“蒙先祖福庇、群賢用命,建業才有了這般氣象,聽說成都數百年積蓄、巴蜀精華所聚,也是人口鼎盛、商業發達,更有錦官城、車官城等處工匠巧奪天工,出產的蜀繡名聞天下,想來繁華之處也不在建業之下。”

“蜀中鄙陋,不敢當陛下之贊。”

見姜紹客氣,孫休笑了笑,“聽說姜卿是蜀中虎臣,驍勇異常,屢敗魏賊,今年開春更是在漢中大破魏將鍾會十幾萬大軍,名震敵國。呂卿溫文爾雅,奉命出使,盡顯名士風度,朕想來二位都是蜀中一等一的人才,既入建業,觀吳國之政,想必心中多有計較,不知可有一二高見,為我國裨益。”

姜紹與呂雅聞言面面相覷。時下三國鼎立,內政外事息息相關,避不開友國和敵國。

孫休的問政的舉動倒也不出奇,估計他執政幾年,聽下面的大臣阿諛吹捧也聽膩了,內心反而想聽聽異國臣子給出的意見建議。

姜紹之前以為孫休多半會問蜀中近來的時政,卻不想人家的關注點壓根不在這個上面,反而是關注著自家國內的事情。

他朝呂雅使了一個眼色,卻是要呂雅這個專業外交官出馬擺平這件事情了。

呂雅見狀暗暗叫苦,他這段時間倒是收集了不少有關孫休和吳國的情報,知道這個年輕君主喜歡打獵,經常晝出晚歸、野外騎射,今日觀他這副奢靡享樂的做派,想來晚上夜夜笙歌、宴樂通宵達旦也跑不了了。

難怪他雖有仁厚寬容、好學下士的名聲,但在位幾年也看不出有什麼出彩的政績,反而是縱容自己的心腹大臣濮陽興、張布等人專擅國勢、多行無禮,惹得吳國朝野之間頗多怨言。

只是大實話卻不能說,呂雅只好硬著頭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