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白馬(第1/2頁)
章節報錯
經過城頭一番交談,兩方都知道了各自的一些情況。
按照楊飛龍的說法,他白馬氐與曹魏有著深仇大恨,得知諸葛瞻軍在涪城戰敗,魏國使者控制了梓潼郡治,新掌部落大權的他急國家之難,盡人臣之道,憤然起兵趕跑魏國使者,為蜀漢奪回了梓潼城。
實際情況是大將軍之前分派人馬告喻沿途關隘加強戒備,其中一路因鄧艾入侵受阻,返回途中又遇上梓潼變亂,慌不擇路之下被境內的白馬氐捉住,在獲知漢魏交戰、梓潼虛實諸多情況後,這位新任大人生出了勃勃野心,想要渾水摸魚,趁亂分一杯羹,鞏固自家在部落中的地位。
姜紹則宣稱大將軍的兵馬擊退了劍閣之外的魏軍,劍閣大軍不日就要南下救援蜀中,自己奉命率精銳兵馬為前鋒先行,與諸葛瞻軍取得聯絡,準備合兵共擊孤軍深入的魏軍偏師。
雙方爾虞我詐,不相上下。
姜紹想趁勢勸說楊飛龍歸還梓潼城,出兵襄助漢軍合擊鄧艾軍,救國救民,也為初掌部落的自己建立一番赫赫功名。
涉及自家部落的實際利益所在,原本一副“忠肝義膽”模樣的楊飛龍頓時打起了哈哈,他有意試探姜紹的底細,婉言拒絕合作,還說起小道訊息。
傳說諸葛瞻軍隊被鄧艾的魏軍在涪城全殲,蜀中大勢已去,就算大將軍姜維率大軍趕回來,也為時已晚。
姜紹立馬當眾痛斥這種小道訊息空穴來風,言之鑿鑿地分析鄧艾率領的魏軍孤軍深入,勢單力薄,就算僥倖勝了一仗,也不可能全殲諸葛瞻軍。
而漢軍就算丟了涪城,背後還有眾多城池可以退守,加上大將軍姜維率領的大軍,前後夾擊之下,鄧艾的魏軍絕無半分勝算。
楊飛龍對姜紹的話將信將疑,又說起蜀地傳言二十萬魏軍打下漢中,大將軍姜維退保劍閣左支右絀,照這樣看來連自保都成問題,怎麼可能會率大軍南下救援蜀中。
姜紹冷笑一聲,不再駁斥,伸手指向城外的兵馬。
“謠言真假難辨,那難道城外的漢軍也會是假的麼?”
面對城外無法規避的漢軍“硬實力”,城中可戰之兵不過數百的楊飛龍自知不敵。權衡利弊之後,他的態度總算有了服軟的跡象。
“哈哈,我白馬部落當時為了趕走敵軍使者,不得已才接管了梓潼城,既然有姜校尉率軍前來,那這城自然得讓出來,只是族人粗鄙,這些日子在城中惹出了不少麻煩,還請姜校尉多加擔待。。。。”
“這一點飛龍大人大可放心,我已經說過,只要白馬部落獻城歸順,派兵加入漢軍共擊外敵,之前的事情我可以既往不咎。”
姜紹態度堅決,不似作偽。楊飛龍也沒有了繼續搪塞的理由,但他卻沒有當即下令開啟城門,而是請姜紹稍候片刻,然後就轉身返回了城樓。
沒一會兒,城樓上就隱隱傳來了爭執聲。
姜紹面色如常,宛若無聞,但心底對白馬氐人部落內情也有了新的判斷,看來這新掌權的楊飛龍還沒能夠完全壓服部落裡的所有老人,在獻城歸順漢軍這件事情上,白馬氐人內部沒有形成統一的意見。
趁著白馬氐部落人心動搖的時機,姜紹沒有選擇繼續等待,他微微眯起眼睛,朝身邊的姜由基使了一個眼色,會意的姜由基當即按照事前吩咐,從懷中迅速掏出一面令旗,就在城頭上以手臂為旗杆,當眾搖旗對城外軍隊發出了訊號。
城外收到訊號的軍隊頓時有了反應,沉寂的鼓聲再次隆隆響起,戰旗招展回應,原地待命的將士齊聲吶喊、以兵擊盾,聲震四野,大隊兵馬開始按照進攻陣型依次向前邁進,步步進逼梓潼城。
“飛龍大人,我家校尉說了,若是遲遲不能決定,那乾脆就讓城外的軍隊來幫你做決定吧。”
姜由基不畏身邊白馬氐人逼近的刀劍,當眾搖旗之後,按照姜紹的指示,大聲向城樓上喊話,洪亮的嗓音讓周圍手持刀兵的白馬氐人更加惶恐不安,他們對姜紹二人怒目而視,卻始終不敢再進逼一步。
終於,姜紹軟硬兼施的手段讓楊飛龍下了決心。
城樓上的楊飛龍看著爭議的眾人,沉默許久,突然暴起發難,勇猛過人的他無人能敵,很快帶著扈從擒下了幾名持有異議的族中長輩。
隨後他一臉鐵青,大步流星下了城樓,重新來到姜紹的身邊,當著姜紹的面,大聲喝令族人開啟城門,迎接漢軍入城。
看著城外的漢軍前部列隊從城門甬道進入城中,剛剛下過決心的楊飛龍忍不住又偷眼瞥了瞥姜紹,看著對方安之若素的神色,他內心惴惴不安,默默將目光收回。
木已成舟,但願白馬氐人這一次的選擇是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