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一臉嚴肅地問起姜紹部練兵備戰的情況。

軍中一些營兵只專注屯田生產、練兵備戰二事都做得勉強,姜紹帶著部曲又是屯田,又是漁獵,還鼓搗出一套屯田制度,可別將練兵備戰的首要大事給耽擱了。

姜紹心想自己和姜維在山坡上待了這段時間,足夠侯猛、範周等人整頓士卒、嚴陣以待了,當下也不畏懼,自稱自己是屯田、練兵兩不誤。

時下軍中的練兵之法,簡而言之就是“辨旌旗,審金鼓,明開合,知進退,閒馳逐,便弓矢,習擊刺”,若是用後世一句話加以概括,那就是努力提高廣大官兵的作戰技巧和戰術素質。

蜀漢軍隊自諸葛丞相以來,尤其重視軍中紀律和陣法演習,講究“不列不戰”,要求軍隊每次作戰都要做到孫子兵法所說的堂堂之陣和正正之旗,故去的諸葛丞相老人家還親自繪製八陣圖用來演兵講武。

姜紹麾下部曲多是基礎不錯的老卒,他透過指揮圍獵、校場競技等方式,再結合自己所知的後世經驗,自認為在練兵上還是做得不錯的。

甚至於他不僅練兵,還能擇才。在圍獵期間,姜紹發掘了一名羌人的神射手,把他取名為姜由基,收在身邊當親兵進行培養。

姜維聽完自家兒子練兵彙報,不置可否。

他屯田種糧未必特別在行,但從軍征戰多年,可謂身經百戰,自不會被姜紹三言兩語就糊弄過去。

戰陣之上是實打實的真刀真槍,不是耍嘴皮子的地方,什麼練兵、擇材,都要置身其間,眼見為實之後才能斷言。

“走,下山,去軍營!”

姜維行事幹淨利落,轉身就走。看那健步如飛的下坡身手,反應過來的姜紹暗自咂舌,這哪裡像是個六十多歲的老頭。

···

唉!

憑几而坐的姜紹咬著筆桿,望著營房外筆直的旗杆,又嘆了一口氣。

姜維巡視走後多日,他都一直愁眉不展,連帶著後面莊稼成熟,將士們收糧入庫幹得熱火朝天,他也只露了一次面。

倒不是他偷懶,而是姜維這個便宜父親巡視屯田、軍營演武頗為滿意後,臨走前又給他留了新的任務。

姜維讓他關注當今時局,寫一篇《禦敵策》。

得,臨場加試還不夠,還要佈置限時的課後作業。

果然不是親生的。

姜紹又在腦海裡回顧了姜維的話。姜維臨走前私下告訴他,根據當前敵境的情報顯示,魏國在隴右、關中兩地頻繁調兵聚谷,恐怕入秋之後就會對蜀地展開大規模的進攻。

姜維之前已經根據形勢撰寫對策密報成都朝廷。現在告訴姜紹,是要姜紹抓緊時間關注時局,查閱地形圖冊、古今戰策,寫一篇《禦敵策》上交中軍以供參考。

聽便宜老爹的話,他似乎絲毫沒有被滅國的擔憂,還隱隱有積蓄實力、趁勢反攻的意圖。

而看到姜紹張目結舌,面露苦色,姜維以為姜紹性情雖有改變,但本性還跟以往一樣厭惡讀書學習,他頓時板起臉來,語重心長地教訓了姜紹幾句。

“將帥之材,務必才兼文武。汝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毋以軍中多務推脫,須前往中軍借閱圖冊、兵書,仔細研讀之後再下筆,其中大有裨益。”

姜紹對魏國伐蜀這一訊息深感擔憂,之前他還不能確定蜀漢滅亡是明年、後年還是大後年,以為能拖一下發育。

現在來自官方的確鑿訊息告訴他極大可能就是今年。但他又不能向姜維直言咱們的大漢就要亡了,這個時候讀書可救不了蜀漢人,只能埋著頭、苦著臉答應下來了。

事後冷靜下來的姜紹經過思索心中又燃起希望,抱著用《禦敵策》曲線救國的目的,想結合後世貧乏的知識,透過下筆撰文分析情況,闡述勝負,勸說姜維返回蜀地閉關固守。

於是他輾轉難眠,絞盡腦汁想了一夜,第二日又強打精神,親自帶人趕往中軍借閱圖冊、兵書。

大將軍主簿李簡已經得到姜維的授意,當即指揮中軍親兵給姜紹裝了半車圖冊、書籍,還親手將一卷竹冊交到姜紹手中,說是大將軍特意囑咐給三郎落筆前整理思路用的。

結果,回程途中迫不及待開啟竹冊觀看的姜紹,差點噴出一口老血。

竹冊上寫的是姜維當年上書奏請成都朝廷調整漢中防務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