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人的加入,顯然不足以讓德國人停止動作。

但是對於俾斯麥來說,卻是比較頭疼的。

有了西班牙支援的法國,顯然又有了和德國掰腕子的能力,這也意味著雙方的爭鬥會進一步升級。

而本土的實力已經侷限如此,唯一能夠獲得助力的就是拉攏各歐洲大國。

三皇同盟說到底還是有一些用處的,奧匈和俄國都是德國人可以拉攏的潛在盟友。

但是同樣也是法國人可以拉攏的。

1866年的普奧戰爭,  註定了在奧匈起碼在這件事情上,是不會放下臉皮來支援德國人的。

甚至法國人想要建立一個反德同盟,奧匈就是最容易可以拉攏到的目標,雖然這並不符合雙方的戰略。

而另外一位俄國人,是德國現如今最容易可以爭取到的目標。

德意志統一之後的實力實在是太強,尤其是陸地上面,一旦失去法國這個可以制約德國的存在,  俄國勢必會是下一個目標。

但是現如今,  英國人在巴爾幹給予俄國人的侮辱實在是太大,  俄國人倒向德國的希望越來越大。

甚至德國完全可以支援俄國人在巴爾幹的行動,來換取俄國支援德國削弱法國的決定。

沙俄政府對於巴爾幹和君士坦丁堡的渴望程度完全可以用垂延三尺來行動。

一旦德俄兩國聯合,歐洲大陸註定找不出第二個可以阻止的力量。

起碼在德法之間,拉攏俄國人,不但德國人看的重要,英國人看的更重要。

英國人的歐洲大陸平衡政策,註定了德國人一定不能夠太強,對德國的打壓其實在1875年的德法戰爭危機就開始了。

迪斯雷利心裡自然清楚,不給予俄國人重利,想要拉攏他們倒向大英帝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索爾茲伯裡,我想你的主張這下應該是可以實現了。”

看著眼前還年輕的索爾茲伯裡,迪斯雷利不禁幽幽一嘆,  想要拉攏來俄國人這個龐然大物,  現如今唯一能夠妥協的地方已經很明確了。

奧斯曼的巴爾幹。

“是的,  首相大人,現如今我們只有透過在巴爾幹許以重利,才又可能讓俄國明確態度。”

“同樣的,  我們要防範德國人的動作,一旦俄國人倒向德國,對我們來說是絕對不允許容忍。”

索爾茲伯裡看著眼前已經動搖的迪斯雷利,英國政府早已經在考慮奧斯曼問題了。

到底是保留奧斯曼的領土完整,還是保護好東方航線的同時,同列強們一起在奧斯曼這個已經腐朽的巨人身上啃下一塊肉來。

毫無意外,前者對於英國精力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克里米亞戰爭就是因為這個政策,讓英國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讓他們再去打一場克里米亞戰爭是絕對不可能的,不但缺少了法國和撒丁兩個打手,其所消耗的金錢物資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一旦德國人在巴爾幹問題上支援了俄國人,屆時單頻奧斯曼人單薄的陸軍,是絕對不可能抵抗的住灰色牲口的。

所以對現在的英國人來說,到底是徹底轉變對奧斯曼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