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開發天水圍這個專案由和記黃埔集團的名義來參與是最好的,九龍發展畢竟是主要以自持物業收租為主的公司。

雷蘊榮不需要九龍發展有多麼大的進取心,也不需要去業內拼殺,這也是為什麼他把綜合能力不是很強的邱全金調到九龍發展擔任總經理的最主要原因。

他不要求邱全金的能力有多強,只要他能夠發揮他專案開發的能力,把九龍發展旗下的地皮開發出來就行。

而這次雷蘊榮之所以不選和記黃埔選擇九龍發展來參與天水圍這個專案,主要是因為資金問題。

和記黃埔之前因為要收購大酒店集團,從滙豐銀行、花旗銀行以及華人銀行貸款了三十億港幣。

但是這三十億港幣在收購大酒店集團以及對葵青碼頭的開發已經用得七七八八了。

這次參與天水圍專案,單單是收購魏城公司的股份就需要一二十億港幣的資金,再加上後續的開發投入,更是需要大量資金。

和記黃埔經過這幾年的梳理雖然已經開始慢慢盈利了,但是相對於這些資金來說就有點杯水車薪。

更何況還要消化收購下來的大酒店集團,單是半島酒店的擴建與翻新就是一個大工程,也需要不少的資金。

所以如果讓和記黃埔參與的話,那就需要再次從銀行那裡貸款。

現在的和記黃埔集團市值已經超過了兩百億港幣,再貸款個幾十億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像和黃這樣的優質客戶,多的是銀行給你貸款。

但是雷蘊榮還是打消了這個想法,因為他不想冒險。

過兩年就是地產危機,到時候和記黃埔不可避免的股價肯定也會跟著大跌,貸款太多的話雷蘊榮也怕為人所趁。

別看現在雷蘊榮似乎風光無限,但他一直以來都是抱有警惕之心的,說不定他現在在圖謀怡和集團的置地公司,同時也有人正在圖謀他的和記黃埔。

這兩年雷蘊榮出的風頭太大了,香江首富是讓他擁有了更大的影響力,但同時也成為了眾矢之的。

他的崛起也不可避免的阻擋了很多人的路,所以想他倒黴的人同樣不會少。

雷蘊榮不想給這些人絲毫機會,雖然這樣苟了一點,但是勝在安全啊!

而九龍發展就沒有這個顧慮了,它是雷蘊榮全資的公司,還是未上市的,這就沒有任何的隱患。

當然如果讓現在的九龍發展一下子拿出一二十億港幣出來,可能也拿不出來,但是雷蘊榮可以從其他公司抽取資金注入到九龍發展裡面。

它不是上市公司而且是雷蘊榮全資的,所以雷蘊榮個人和公司的資金往來就不像上市公司那麼麻煩。

而且再不濟,九龍發展也可以從銀行貸款。

別看九龍發展沒多少知名度,但是家底可是非常的雄厚。

雷蘊榮不僅把最開始收購的大廈以及一些物業注入到九龍發展,同時也將從九龍倉分到的資產也都注入到這家公司。

這些地皮物業資產可都是在港島九龍這些繁華地區,現在隨著地產行業的火熱其價值可謂一日勝過一日。

目前九龍發展在中環金融區的新華人行大廈、環球大廈以及勵精大廈三座非常現代化的大廈。

同時在九龍也有兩棟大廈在收租,再加上海港城一期即將竣工,到時候九龍發展單單是收租每年就有好幾個億。

這對於天水圍專案的投入可以說足夠了,畢竟這個專案開發週期長,所以資金也就能分批投入。

至於九龍發展的其他開發專案,慢慢開發就行了,反正地就在那裡又不會跑。

接下來幾天,雷蘊榮也和霍大亨、包船王、胡應相以及李超人頻頻會晤,磋商天水圍這個專案。

因為幾人的聚會商談都沒有保密,這也讓不少香江媒體注意到。

一些報紙充分發揮旗下員工的才能,內容全靠編,再加上一個聳人聽聞的標題,立刻以此為頭版頭條就發行了。

雖然一些媒體報道的五花八門,但是這個標題無疑是最吸引讀者的,所以東方日報憑此一時間出盡了風頭,論對香江市民的瞭解,還是他們更勝一籌。

東方日報的大賣不由地讓怡和集團都緊張了,如果西門·凱瑟克知道雷蘊榮五人是合作天水圍那個專案,不然還真就有點相信了。

論誰看見五位華人大佬經常聚在一起都不會覺得他們商量的是小事情,肯定有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