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戴冠早有反應,但是沒有第一時間移動身形躲避,而是在等待最後一刻,如今他真氣充足,輕功高絕,即使面對趙傲這樣的高手的攻擊,應對起來也不是很吃力,所以決定玩大一點,搞一下趙傲的心態,讓其徹底陷入瘋魔,之後戰鬥起來,自己這邊會取得優勢。

趙傲以為他是到了極限,或者是被前面的情景給嚇傻了,面對自己的攻擊,已經沒有餘力對抗,反應不過來了,眼見刀罡要落在戴冠身上,趙傲大喜,這個小子,戲耍了自己一路,終於是沒有能耐了,到頭來還是死在自己手裡,即使把自己引到了牯牛山又如何,還不是無力改變現實。

然後下一刻,眼前突兀的變化,讓他臉上的笑容戛然而止,只見刀罡就差一尺距離的時候,戴冠身形瞬間朝左邊邁出一步,巧妙的躲開刀罡,衣角都沒有被劃破,而且自始至終都沒回頭看一下,這就讓趙傲實在是太過難受了,簡直是破防了,這tm不是人家到了極限,也不是自己能取得最終勝利,而是對方後勁十足,甚至是在藐視自己了,實在是太過可惡。

憤怒過後,是驚駭,原本以為戴冠的本事不過如此,頂多是真氣比自己綿長一些, 會使用一些小手段來拉扯,消耗自己的真氣,並沒有什麼手段可以跟自己正面一戰,這也是為什麼他死死追著戴冠不放的原因,他不想在真氣一

道上落入下風,上一次吃虧,是沒有思想準備,這一次,他要把戴冠最為擅長的方式給比下去,然後再堂堂正正的殺死戴冠,自己就算是全方位戰勝戴冠,也洗刷了自己的恥辱,不至於落下心結,對以後修行不受影響。

可是現在,他整個人都驚呆了,戴冠表現出來的狀態,實在是超出了他的預算太多,在現在還能輕而易舉化解自己全力一擊,甚至是在不看的情況下,憑藉本能的反應就躲開了他志在必得的一擊,由此可見,自己在硬本事上,只怕又要輸了。

最後一絲理智被打破,趙傲已經無法保持正常,如瘋魔一般,提著刀,朝戴冠的方向猛然進攻,嘴中喊聲震天,刀罡和掌風胡亂使出,完全沒了章法,也顧不得自己的真氣會不會很快耗盡,也不在乎出招的效果如何,只想用憤怒將戴冠湮滅,大卸八塊,戳骨揚灰。

然而讓他絕望的事情還在繼續,即使他使出了渾身解數,戴冠還是表現得雲淡風輕,身形靈活得不成樣子,真氣絲毫沒有衰竭的趨勢,還在輕而易舉的化解趙傲的攻勢,在此消彼長的自信之中,戴冠已經佔據上風。

趙傲真氣消耗很快,而且心境破損得厲害,儼然成了瘋子,在胡亂發洩著脾氣,然而全都是徒勞,此刻他已經殺紅了眼,已經是不把自己榨乾不罷休的狀態了。因為他追的最快,跟他一起來的人,此刻

還沒有感到,戴冠也不擔心,遛狗一般不斷消耗著趙傲的精力,然後伺機進行反擊,別說,還真給他打中了幾拳。

趙傲中招之後,顯得更加的猙獰可怖,眼睛佈滿血絲,口中嚎叫之聲更加急切而洪亮,戴冠對此全然不顧,依然按照自己的步驟,不斷消耗趙傲,即使不能擊中,也還是不斷的利用言語來咒罵趙傲,繼續挑戰趙傲的極限,讓他沒法恢復理智,成為一個正常人,知道趙傲的人趕到,發現情況不對你,立馬加入戰場,一起圍攻戴冠。

戴冠面對四五個人的進攻,真正開始吃力,左躲右閃,依然是險象環生,不過還沒有受什麼傷,他腦子裡面急忙思考對策,不停在曠野之中輾轉騰挪,儘量不給對方圍攻的機會,然後尋找破敵之策。

正在焦急之時,一陣陣呼喊聲從遠處傳來,聽那聲勢浩大的樣子,一定是軍隊發出來的,戴冠心中大喜,梁州軍隊到了,那個毛寧果然是雷厲風行,這麼快就帶著大軍趕到牯牛山了?

戴冠一邊防備敵人,一邊朝著軍隊發出聲響的方向靠近,只要進入軍隊,這些人也就不敢繼續糾纏,而且也不敢離開,自己在軍隊之中,對於將領的保護會起到很大的作用,那麼大軍圍攻牯牛山,就會多了一分保障。

他們既然把牯牛山作為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那麼就不會輕易放棄,必定不會讓軍隊把牯牛山

剿滅,那樣他們失去了一個強大的助力,而且也失去了中轉之地,要知道這牯牛山的位置十分巧妙,處在商道交匯處,兩條商道都在其輻射範圍,如果能佔據牯牛山,那麼對於商路的影響力就不言而喻,也是控遏螳螂川井鹽輸送到梁州城的關鍵點,因此對方絕對不會放棄,趙傲既然在梁州城暴露了,如今又追到了這裡,就不會再回去,而是會留下了,組織人馬騷擾大軍的行動,為牯牛山分擔壓力。

只是不知道那支還不明底細的軍隊有多少人,青城山其他高手又是什麼水平,還有那個蜀王,有沒有派遣得力的人手前來,這些情況沒有摸清楚前,即使毛寧帶領五千大軍圍攻牯牛山,也不能保證成功。要知道光牯牛山就幾百號人,一個接近底線修為的山主,兩個一品高手,還有無數的二三品高手,雖然在正面跟軍隊對峙中不一定會佔得便宜,但是耐不住他們搞偷襲,誘敵深入,各個擊破啊,一旦給到他們優勢的戰鬥形式,那軍隊士兵,還真就是待宰的羔羊,一個三品高手一口氣都能殺二三十人,那麼五千大軍又經得起幾番折騰呢?

而且這牯牛山山勢險惡,地勢狹窄,如果要上山,那鐵定是十分困難的事情,軍隊排不開,只能以縱隊的形式仰攻,那正是對牯牛山有利的地勢,只需以無數的滾石推下,大軍一定會死傷無數。

所以

怎麼進軍,才是艱難的問題,如果前面被拖住,後面又有大隊人馬騷擾,那麼這戰鬥自然就落入別人圈套,會被活活拖死,大軍人數上的優勢,就不復存在,更要擔心的補給問題,只需要切斷後續補給,大軍就危險了。

這些情況,毛寧在來的路上就考慮到了,所以沒有把五千人全部帶到牯牛山下,而是在沿途比較險要的位置上,都留了人駐守,為的是接應補給隊,還有就是不讓對方把顯要位置佔據,對自己這邊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