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機內。

雲州地方衛視新聞播報正用十幾秒的畫面描述著雲州大學最近的光學研究,

“各位雲州大學附近的居民。

如果最近入夜後你們會看見一抹一閃而逝的藍色光圈,請勿驚慌。

這是研究所正在完善最新的實驗流程,是正常現象。”

沐安然掌握著研究所關於空間穩定水晶方尖碑的第一手研究資料。

自然明白這則新聞真正的含義肯定不會是電視報道中那麼簡單。

這位安靜的姑娘坐在能欣賞到播報的淺色木桌上。

桌上的電腦則連線著研究所的資料來源。

上面不斷波動著屬於現界的空間穩定數值。

一圈圈。

淡藍色的微波盪漾著。

不似尼古拉特斯拉先生筆下自太陽微光輻射的電磁波譜。

反而十分唯美。

十分有節律感。

美的好似初春被吹皺的西湖碧波。

波浪自雲州大學邊境之門綻開,緩緩擴散,卻沒有了以前紛亂的雜波。

調色反應帶來的基波綻開直到接觸屬於阿爾忒彌斯遺蹟的邊緣,

彷彿觸碰到湖岸邊緣的微瀾。

再次輕柔的盪漾而歸。

半小時後。

直到一切歸於平靜。

“看來實驗成功了。”

除非出現傳說階或者神話階的生命撞擊世界屏障擴大裂隙。

但那種機率太小了。

越是高階的生命,所處能級也就越高。

她在實驗科學家的一欄簽署下了自己的名字,使用隕星演技所獨立網路線路傳輸了實驗評審結果。

“其實這個觀測結果還有另一重表現形式。”

顧流年端著剛做好的飯菜放在了不遠處的餐桌上。

“什麼形式。”

“當潮水褪去後的痕跡。”

他溫和的說道。

“如果當靈能潮汐再上升一個檔次,達到二階段,用遊戲更迭資料片來描述,那大概是‘2.0版本’。

深淵的邊境大概便不只是隔絕的門,就像現在無比緩慢的調色反應一般。

無色和深藍是世界日月變更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