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赤子之心5(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毅伸手接過,不由吃了一驚:「好槍。」
這槍長度約比劉毅高個三頭,他接過來時,感覺手中一沉,但槍桿堅中帶韌,只在空中略微一抖,就恢復如初。槍桿還用清漆漆過一層,露出下面的木紋,奇怪的是上面還有一圈圈黑紋。但槍頭還沒開鋒,顯然是剛制好的。
軍中長槍,當然有規制。比如大槍長度約為丈二,按照後世的標準,略為兩米八到三米二之間。有漢一代,其實對槍已開始分類,但遠未達到後世的精細。如「花槍」,「中平槍」等叫法還未出。所以劉毅第一次和趙雲步下戰時,找來找去,就只有長約丈二的大槍。當時為了順手,還專門用手刀折了一截。
將領用的武器,一般都是根據實際身高,臂力定做。這也是我們平常說的「趁手兵器」,劉備的「雌雄雙劍」,呂布的「方天畫戟」等等,都是量身定做。
所以武器規制,到了將領層面,就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曹操傳》裡有提,說典韋身高過丈,體重數倍於常人。漢末一丈在現代的兩點一到兩點三米之間,劉毅這一世雖未見過典韋,但若史載屬實,他的身高,保守估計就有二點二米。而在漢代,普通士兵身高也就一米六左右,典韋手中的雙戟,落在普通士兵手裡,就成了槍了。
而典韋呂布之流,若是拿普通士兵的武器對敵,不說重量,單單長度都不能滿足,戰力自然大打折扣。
這把長槍比劉毅高三個頭,是大槍的標準比例,這樣的長度,不論馬上馬下,都有發揮的空間。所以這把長槍,顯然也是馬勻專為劉毅「量身定做。」
「這是鐵匠木做的。」馬勻笑著道,「這還是我以前遊歷中原時,為一家豪紳製作棺木贈送的,我一直不捨得用。」
劉毅提著長槍,大訝:「鐵匠木?」
「鐵匠木又稱鐵甲木。」見劉毅有些茫然,馬勻解釋道:「鐵匠木只是我們這些手藝人的稱呼。平常多叫鐵甲木。這種木材堅韌且有彈性,但生長極慢。一米高的小樹,就需生長個五六年。像你這種長槍,除去一些損耗,非得三十四年不可。而且這東西枝丫甚多,平時要經常修理照料,如此一來,要想長成更是不易。如此筆直的木材,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見劉毅把玩著長槍,兀自愛不釋手,馬勻語氣也多了些自豪:「至於槍頭,也是老夫融了製作馬蹄鐵後剩下的精鐵,最後七淬七煉而得,就等開了鋒,就是一柄絕世好槍。」
長槍在手,劉毅豪氣大生,張飛有脊背蛇矛,關羽有掩月刀,呂布有方天。自己終於也有把趁手的兵器了。他將長槍在空中舞了個花,又放在眼前端詳:「好槍,槍有黑紋,又是鐵甲木做成,就叫鐵甲槍吧。」
馬勻臉上卻有些憂色:「侯爺,兵者兇器,切不可以之為能。善泳者溺於水,古今多矣。」
頓了頓,他又道:「對了,鄧陵氏那刺客有下落了麼?」
劉毅的注意力全在長槍上,順口答道:「沒有,大概嚇跑了吧。我們找了好幾天,鬼影子都沒見一個。」
馬勻臉上憂色更濃:「吾雖與鄧陵氏理念不合,但他們行俠天下,除惡不惜己身的的精神老夫還是欽佩的。這群人就是死心眼,侯爺你得多加小心,他們可沒那麼容易放棄。」
其實,你何嘗不是死心眼,墨家弟子,感覺就沒幾個正常的。這刺客我也想抓啊,但長安城這麼大,上百萬人,要在裡面揪個人出來,如同大海撈針。想著被這麼一群「誅邪去惡」的死腦筋盯著,劉毅心頭也有些鬼火冒。更不想多說,岔開話題道:「對了馬先生,馬蹄鐵都好了麼?」
馬勻明顯對馬蹄鐵的作用更感興趣,一聽劉毅提起,也顧不得再提刺客的事。有些興奮的道:「歷時一個多月,侯爺要的萬餘馬蹄鐵全部
完成,也算不辱使命。話說,戰馬裝上這東西,衝鋒起來更有長力,真期待萬餘戰馬奔騰衝鋒的樣子。」
劉毅心頭暗笑。其實,戰場上馬蹄鐵的作用,不會比那些攻城利器差,馬勻這麼做,也算是自欺欺人。他笑著道:「先生別忙,小子坐騎青風,還需專門訂做一套馬鞍和蹄鐵。」
「青風?」馬勻一呆,旋即有些吃驚的道:「是那匹青驄馬麼?侯爺馴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