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櫟陽城門口乾出了徙木立信之事的衛鞅在獲得了都城百姓的信任之後,便回到宮中向嬴渠梁覆命道:

“只要人人種地,糧食就多,糧食多了,就能養活更多的人,養活出更多的人,那種地和打戰的人就會越多,能當兵打戰的人多了,那從山東諸國搶來的地就會越多,地多了糧食就會多....”

“而首先想要讓民人願意多種地,就得先樹立國家信用,讓民人相信國家的政策是正確的,國家需要民人種地,他們就會願意去種地!”

然而,事情並非像衛鞅想的那樣順利,雖然他成功的為秦國官府樹立起了信用,但是新法的推行並不順利。

原本的秦國百姓根本沒有犯法的概念,每天想幹嘛就幹嘛,可是自從衛鞅頒佈了新法之後,就如同給秦國百姓上了一道枷鎖,而且還非常沉重。

秦國百姓不能再像以前那般無拘無束了,以前原本可以做的事情,現在都不能做了。

隨便做點事,就有可能觸犯法律,被官府抓起來施刑。

老秦人們這可炸了鍋了。

秦國新法在民間施行了一年之後,秦國各地的百姓有組織的組團一起跑到了國都櫟陽反對新法,人數多達數千人,都在唾罵新法對百姓生活多有不便。

數千民意洶湧,衛鞅也不可能把他們全抓起來殺掉,這樣只會激起民人的反抗心理,但是不抓起來吧他們又一直在國都鬧事,搞得衛鞅也挺煩心的。

正當他有些一籌莫展的時候,送上門了一個好機會。

一個佐吏邁著小碎步,走到衛鞅身邊小聲說道:“左庶長,公子駟非議新法,四處散播言論稱新法誤國,鼓譟反對新法。”

“哼。”

衛鞅冷哼一聲說道:“新法之所以推行不順,就是因為連秦國上層的貴族公卿都不願意遵守,所以百姓們才會不願意接受!”

他大手一揮:“來人,將君上賜我的鎮國金劍拿來,我今日就要振我新法,依新法處罰公子!”

衛鞅提著鎮國寶劍,就帶著隨從士兵直接闖入了公子府中。

“公子乃是國君繼承人,不可施刑,但是貴族犯法,與庶民同罪!”

“贏虔你作為公子的老師,監督不力,教導無方,你便替代公子受刑吧。”

衛鞅絲毫不顧當時朝堂辯論之時,滿朝文武只有贏虔一人力挺他變法,冷酷無情的將他扣走,對他施以黥刑,就是在臉上刺字,一般刺奴字,然後再抹上墨灰,這樣等傷口結痂之後,就再也擦洗不掉。

黥面刑雖然不是最殘酷的刑罰,但是卻是最侮辱人的刑罰,可以說是下了重罰了。

衛鞅在贏虔怨恨的眼神下,命令著侍從在他臉上刺了個大大的隸字。

“只要是犯法者,無論官職大小,無論地位出身,皆要受刑!”

第二天,因為公子駟觸犯了新法,他的老師贏虔替他受了黥刑的事和衛鞅的這句話傳遍了整個櫟陽城。

君上兒子犯法都被治罪了,貴族犯法都和他們這些庶民一樣,那百姓們還能有什麼好說的呢。

所有原本抗議新法的百姓們都慫了,灰溜溜的回了鄉,乖乖的遵守起了新法。

.................

“左庶長,這些罪犯該如何處置?”

景監手握著一卷記錄著罪犯名單的竹簡,緊鎖著眉頭的看著上頭記錄的一條條犯罪案例,腦瓜子都有點疼。

這些百姓大部分都是不服從新法,仍然我行我素的私鬥、販糧、抗令不交稅,被各地的縣令給抓起來的。

新法實施的很順利,但是知法犯法之人卻屢禁不止,秦國各地官員在短短半年內就抓了七百多個犯了足夠殺頭的重罪的庶民,全都運到了櫟陽城來。

足足七百多人,總不能全殺了了事吧,這樣做實在太過兇殘了。

但是衛鞅卻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他奇怪的看了一眼景監,說道:“這有什麼好討論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