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指頭想也知道,河中節度使王重盈一定會抗旨不遵,拒絕朝廷官員入境。

所以李曄無需等待河中回覆,詔令頒下的同時,便提前來到兵馬府,商議出兵一事。

儘管李曄並沒有真的出兵的打算,但該演的戲還是得演的,要不然就真成演戲的、被人看笑話了……

與延英殿內議事不同,兵馬府諸將積極擁護天子決議,極言出兵河中。

隨便一提,此時兵馬府內已不只張濬和孫惟晟兩位僉事。

鳳翔戰事雖未徹底結束,但該論的功勞卻不能拖延,李曄剛回到京城時,便大行封賞,其中孫惟晟、康承業、鄧筠、韓遜四人俱已被加授正三品懷化大將軍銜,職事上也對諸將進一步提拔,其中康承業、鄧筠、韓遜、李君實、楊守均被任命為兵馬府僉事,輪流主持兵馬府內庶務。.

此番議事,康承業、韓遜、李君實、鄧筠、楊崇本等人不在,其餘所有在京將官俱在,包括向來謹慎的孫惟晟,也是極力贊成出兵。

至於張濬在延英殿內提到的那些困難,兵馬府內諸將隻字未提,倒好似這些困難並不能形成絲毫干擾,他們時刻預備殺敵報國。

既如此,李曄當省去了勸說的功夫,當即便下令,各將自去召集部眾,聽令行事,隨時準備揮師東進。同時又快馬報與已返同州的鄧筠,令他向蒲津關集結部隊,隨時準備渡過黃河。

自從鳳翔返京後,考慮到將卒們的辛苦,兵馬府內曾有命令,各營士卒可返鄉務農、或請假外出,每月可請假二十日,故而此番集結,尚需時日,宜及早下令。

李曄敢拿兵事來恐嚇河中,也跟近月來關東局勢變化有關。

其實這四海天下,處處干戈不斷,也每時每刻都有新的變化,或有藩帥為手下部將所殺,或有的新的藩帥上位,見慣不慣。

只拿其中影響較大的幾個變化來說。

孫儒已於前月被楊行密和田頵所殺,首級也已傳至京城,朝廷順勢任命楊行密為新任淮南節度使。

與歷史上的程序相對照,孫儒被殺提前了整整一年,不知又會給淮南局勢帶來怎樣的新變化。

宣武軍已圍困徐州城達半年之久,時溥命懸一線。此事倒與歷史上的程序相差不大。

就在本月,朝廷剛剛收到來自河北的訊息,河東大將、邢洺刺史李存孝叛離李克用,並請求歸附朝廷,獻出邢、洺、磁三州。此事較歷史程序提前了一年。

李存孝背離李克用,無疑是本年度最勁爆的訊息之一,朝中百官疑慮不解時,也紛紛商議,朝廷是否當同意李存孝所請,「收歸」邢、洺、磁二州。

最後他們形成統一認識,再紛紛上奏天子,斷不可接受李存孝的奏請。

道理也很好解釋。

邢洺之地遠在河北,與關中相隔太遠,朝廷實際並不能真的接管這三州。便是李存孝的奏請,也不過是一個假象,他並不可能交出這三州,只是拿朝廷來做幌子,以對抗即將到來的李克用的報復。

而相較於河北路遠,河東距關中可就近多了,李克用仍是一個龐然大物的存在,何必為了一個李存孝去觸怒他。加之朝廷近來與河東關係不錯,李克用也是屢屢為朝廷發聲,便更沒了去得罪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