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章 王建下成都(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曄在試策中問了兩川局勢,是因為劍南又有了新動向。
心有所慮,便隨口問了出來。
王建攻下了成都府。
準確來說,並非是攻下,而是勸降了田令孜,後者開城投降,主動將成都拱手讓於王建。
就眼下來看,田令孜的選擇看似是明智的,王建兌現諾言,讓他在成都當了富貴寓公,並再次喚他為「義父」,對他禮敬之至。
然而李曄知道,這一切只是假象。不過因為成都府新下,人心未附,且彭州楊晟仍在頑抗,王建還需要田令孜這塊招牌罷了。
可笑的是田令孜玩了一輩子心機,向上欺瞞僖宗,向下構陷忠良無數,最後反被大字不識一個的王建玩弄於股掌之中……
李曄其實又笑不出來,因為田令孜此舉,給他和朝廷帶來了***煩。
成都府是西川的象徵,猶如鳳翔府之於鳳翔,只要成都未下,哪怕他王建佔據西川其餘所有地方,都不能算是西川的主人。
而如今他得到了。
朝廷除非派出大軍征剿,否則便得承認王建為新任西川節度使,而不是遠在興元的楊守亮。
若既不征剿,又不授權,那王建便可以理直氣壯地與朝廷脫離關係,那西川便是連名義上也脫離了大唐疆土。有了西川這個先例,其餘各地必有人響應,那大唐王朝,便是連名義上也分崩離析了。
這是李曄和朝廷絕不能、也不敢面對的。
此難題其一。
其二,王建得成都,更大的影響在於西川。
王建攻略西川各地,其中憑武力奪取的不過,更多州縣只是望風而附,迫於自保而換了個旗號,其實並未完全聽命王建,尚觀望時局。
如今成都府一下,便也沒了觀望的必要,西川各地必唯王建之命是從,王建從此是名副其實的西川節帥。
其三,王建拿到了西川,下一個進攻目標,必是暫駐東川的神策軍。
先前,神策軍與東川顧彥暉互相功伐,王建雖私底下與顧彥暉眉來眼去,但明面上,仍是持中立之身。畢竟那時候的他正全力圍攻成都,無暇分心,也不想過早與朝廷起衝突。
眼下王建的目光終於可以投向西川隔壁的東川了。
而憑藉王建的狡猾,他肯定會優先對付持朝廷旌節、有著大義名分優勢的神策軍,然後再慢慢解決顧彥暉。
所以,楊復恭和神策軍的***煩來了。
值此危難之際,東川神策軍卻正忙於內鬥。
先前神策軍西進順利,楊守厚聽從楊復恭之令,將綿州讓於王瑰和楊守立,隨神策軍一道西征。隨後金堂大敗,神策軍逃出西川,再有天子精準預言顧彥朗將死,神策軍反攻梓州,方在東川佔住了腳跟。
楊復恭曾奏請楊守厚為東川節度使,就是為了安撫住他。
可神策軍與顧彥暉部東川軍屢戰不利,讓楊守厚看明白了,神策軍在東川再難有進展,他的東川節帥不過是個空頭名銜,實際只掌有梓州一地。而梓州又駐有楊復恭和神策軍,楊守厚的位置愈發尷尬。.
他此時已完全沒了進取之意,只想著能退回綿州,依舊做自己的綿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