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章 李曄的退讓(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了韓偓的謙詞,眾人便接著哄勸孔緯。
「這便是了,老國公勿要自責。」
可不想孔緯仍是不聽勸,頹然應道:
「諸公一番好意,老朽心領了。
「我朝科考,分常、制兩科,其中常科有六,曰進士、曰秀才、曰明經、曰明法、曰明書、曰明算,此次殿試科考四題,除最後一題外,俱在常科之中,何來出題偏陋一說?便是最後一題所考醫學,也曾名列制科之中,有過出題先例,亦不能稱之偏陋。
「近年來,科考只應進士一科,似已成慣例,但卻無此定律,況聖上欲中興大唐,科考亦效仿盛唐事,諸科皆考,我等唯有稱頌之辭,敢有其他想法?因而,非是出題偏陋,實是學子們學藝不精,老朽既為科考主官,取才不實,罪莫大焉。
「更莫說,老朽身兼國子監祭酒,有為朝廷培植俊才之職,而國子監內諸學,有國子學、四門學、太學、律學、書學、算學等。諸應試學子,既已有貢生之稱,當精通國子監內諸學,又如何會答不出試題……
「哎,千錯萬錯,皆老朽之過。諸公勿要再勸,老朽這便去向聖上請罪。」
原來孔緯已看得如此通透,其餘幾人確實無法再勸。
相反,他們也都在自我省察,甚至有人預備同孔緯一道去請罪。
這時已隱隱為百官之首的杜讓能開口了。
他不勸孔緯,反問向韓偓:「如此多白卷,聖上可說了什麼?」
韓偓回道:「聖上並未看答卷。」
所有人都是一驚:「你說……聖上未曾看答卷?」
而後鎮靜下來,開始細細品味天子如此舉動的背後含意。
「確實未看。今日殿試時,聖上只出題,其餘時間,既未多看考場學子,亦未曾看過答卷一眼,一直埋頭批閱奏牓。」
韓偓詳細回道。
並將臨別之前,天子的囑託一併轉與幾人。
崔胤聽完,連忙讚道:「聖上方從鳳翔回來,剛料理了軍務,又忙著處理朝政,古來人君勤政,莫過於此啊。」
大概是方才影射了天子出題不當,所以他此刻得抓緊機會再誇回來。
可無人應和。
其餘幾人正全心思考天子此舉的寓意。
天子重開殿試,又親自現場出題,出的題又不合常規,分明是要拿此次科舉來做文章,藉機整飭朝綱。
學子們紛紛交出白卷,也給了天子絕佳的理由。
可天子卻又不看答卷,主動放棄了這個機會。
為什麼?
而且聽天子的交待,只要不選出優異答卷,他便永遠不會看這些答卷……
杜讓能已經想明白了,執起孔緯的手,搖了搖頭道:「老國公無需再去請罪了,只是……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