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章 兩位道長的發家之道(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去歲血染京城、聲名大噪後,錦衛也非往昔之錦衛。
他們更明確了自己的功能職責所在,所部規模也進一步擴大。
除設於禁宮內的衛所外,另在城內增設了左、右衛所,分別位於東西二市裡,故又稱東衛和西衛,做為錦衛在宮外的樞機,以進一步規範了錦衛的職事。
所以就目前的錦衛而言,想要打探清楚一件天子親口交待的事情,並不會有太大難度。
僅僅兩日,錦衛就遞回來了第一個情報。設在斜谷和黃龍山的幾處煉硝的道觀內,所練硝石均輸運往了禁宮,並未有絲毫外洩。
最擔心的情況並未發生,李曄稍稍鬆了口氣。
僅過一日,錦衛又遞進來詳細情報。道觀煉硝,會先僱當地農戶進山採土,再挑至道觀裡來售賣,按擔記,一擔土十文錢。隨後煉製硝土的過程均在道觀內進行。
錦衛另從道觀內打探出來,整個煉製過程極其繁複,共有大大小小二十來道工序,而其中最緊要的幾步——將含硝的滷水結晶為粗製硝石,只有兩位道長及他們的幾個親傳弟子知曉,也只能由他們親自調配,其餘觀內道士皆不得參與。
聽聞此處,李曄難免起了疑心,因為他曾與兩位道長親自交流過制硝工藝,無論怎麼算,都不需要二十來道工序,方能將硝土提製成硝石。
李曄另問了句:「硝石運進宮裡時,如何計價?」
「回大家。」張公雷答,「以斤計,每斤千五百錢。」
李曄又問:「他們收硝土時,一擔多少斤?」
「道觀所用計價的竹筐較尋常大,一擔有近百斤。」
一擔硝土百斤,只出十文錢,而一百斤硝土至少可練出兩三斤硝石,轉手賣給宮裡,便可收入三千多錢。
這便是那兩位道長的發家之道,堪比兩隻虧空宮廷錢財的蠹蟲。可恨的是他們還經常向自己哭窮,自己竟聽信了他們的話,給他們撥了不少錢財和絹帛賞賜。
據此也不難知道他們為何要把制硝工序設定得如此複雜,以及緊要處的幾道工藝絕不外傳,說到底,就是要壟斷技藝,並以此瘋狂斂聚財富。
也難怪硝石的產量一直上不去,甚至還出現不斷減少的狀況。說到底,都是兩位道長要壟斷技藝並攫取財富帶來的後果……
張公雷另稟報了硝石輸送減少的一個原因。
制硝的道觀即便沒有設在深山裡,但黃龍山和斜谷,一個位於同、坊交界,一個位於秦嶺身處,本就是兩個偏遠的山區地帶,更遠不如京城繁華,兩位道長如今坐擁大量家產,又有天子御賜道號所帶來的榮譽和地位,還如何耐得住偏遠之地的寂寞?他們都在京城了購置了宅院,蓄養了成群的妻妾,已常住京城中享樂。
也所以才慷慨地把幾道關鍵工序傳與親信弟子,讓他們為自己代勞,維持道觀內繼續制硝。
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那幾位親傳弟子也是有樣學樣,一個個偷跑回京城裡縱享富貴,等道觀堆積了大量的硝土熬煮後的滷水,神機營又下來催收,實在沒辦法了,才心不甘情不願地趕回道觀一趟,煉製硝石。
如此一來,硝石的產量自然下降了。
而且這樣匆忙製出來的硝,其成色也必然下降……
此事雖小,也不難處理,可考慮到制硝的私密性,還是李曄親自解決。
三月三日,上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