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章 硝石供應減少(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另一面來說。
區分兵種並以此編制,可能會削弱某營某都的獨立戰鬥能力,但從整體上來說,當涉及到幾千上萬人的大規模會戰時,需要各軍各部協同作戰時,反而能提升整體戰力。
所以,區分兵種是必要的。
而那些與此相應的困難,也就成了需要被克服的困難,而非據此來否定兵種區分的建制……
李曄採納了康承業的建言。
只順便提了些小要求,諸如騎卒所配刀具,應改為外刃的、帶有一定弧度的彎刀,名之馬刀,以適應馬背上砍殺的需要;再如跳蕩之兵,應選軍內最精銳士卒,配與他們的兵器,可適當放寬,不必苛求一致。
康承業得李曄的肯定,也徹底拋卻了顧慮,進一步完善了他的建言。他認為,為適配軍內兵種搭配,各軍各部下應規範各都建制。
步卒都統一編千五百人,親兵侍衛、鼓手、掌旗等不在其列,都下編六營,各營二百五十人,長槍兩營,長牌一營,刀盾一營,弓弩一營,跳蕩一營。
騎卒都統一編五百人,都下編五營,每營百人,重騎一營,輕騎兩營,散騎兩營。
這依然只是一種理想編制,實現起來困難重重。
但李曄需考量的依然只是若按此法編成,可否提升各軍各部的戰力。
故而李曄略作思量後,便接受了康承業的編制建言,並親書手諭一封交與張濬,令兵部依此法下達各軍,儘快規範軍內建制。
調整軍內建制,從來就不是件輕鬆的事。
好在朝廷治下各軍各部,除赤顏軍與楊崇本的興鳳兵外,創始之初便有朝廷的介入,其後器械、糧草、餉錢、賞賜等全由朝廷一手發放,時刻處於朝廷的管控下,故而軍內將官與軍卒之間並無穩固的私人隸屬關係,今在朝廷政令下重新建制,大面積的人員調動,才有了可能。
饒是如此,大量器械更迭,大批將官和軍卒更換隊伍,其中牽連出各種問題,絕非短時間內能完成……
大順三年,已是三月,李曄才第一次巡視藍田軍營。
從二月初下達調令,至今近一月時間,各軍各部已陸續抵達軍營,營寨內也臨時擴建畢,容納下了近十萬人馬。
可其後的建制與操練,卻進行得並不順利。
京城六軍率先進駐藍田,也率先開始了編制與操練,可至目前,僅飛龍軍完成了改制,下轄五都,三個步卒都和兩個騎卒都,都內長槍、刀盾、弓弩、重騎、輕騎等營一應俱全,只器械上仍有不小的缺口,亟待補充。其餘赤顏、順昌等五軍,均還在改制路上磕磕絆絆,至今未能按兵種完全編制。
編制未定,軍內仍處於動盪之中,按練伍之法操練也只能是斷斷續續。
其餘地方各部較六支禁軍來藍田的時間更晚,軍內編制的阻礙更多,更是混亂。包括康承業的岐隴兵。
所以得聞天子駕臨,張濬、孫惟晟與康承業主持的都練司竭盡全力,想以整齊的軍容來接受天子檢閱,可實際呈現出來的情況,卻是藍田軍營內一片混亂,近十萬人馬牲畜亂做一團,各行其是,毫無軍旅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