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章 加緊備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朝廷南征三川之意尚未公開,也未經朝議,但在朝文武高官俱已知曉,他們預設了這是天子的又一次獨斷,並自覺地圍繞這場即將到來的空前戰事而各自運轉起來,加緊備戰……
李曄先過目了張濬和孫惟晟呈上來的操練計劃。
其中並無新奇處。
練兵校場選擇在藍田營寨以南,此處地勢略高、整體平曠,原為鹽州兵(赤顏軍前身)駐防地,四周無民舍良田,正是大練兵的好地方。至於營寨擴建,以容下五六萬人大軍,在這種平曠之地,也不是難事。
其餘向各軍各部徵調軍卒數目和期限,統一的令牌旗號,具體操練章程等,都在前兩日已商定,此計劃中不過再充實細節
操練教官設定,除張濬任兵馬都練使,另分設孫惟晟、康承業、鄧筠、李君實和楊守成五名副使,其下又有楊崇本、孫揆、胡萬三等數名都練官,再往下是以各軍都頭組成的教頭,等等。
如此駁雜的教官設定,幾乎人人都安了頂臨時的官帽子,顯然是為了平衡各位將領之間的權勢和利益,便於大練兵的順利進行。但卻罔顧了練兵成效。
李曄大筆一揮,盡數刪除。
只留下孫惟晟、康承業兩人為都練副使,不再設都練官和教頭,所有號令均出自張濬、孫惟晟、康承業三人組成的都練司,其餘各將領只需約束好各自部卒,服從號令,積極操練。
修改完操練計劃後,李曄免不了再叫來張濬面訓,此次大練兵,只在練兵二字,其餘均不作考量……
各地鄉練不受練兵干擾,按日程正常進行。
鄉練武官均為講武堂內學員,這已是慣例。而且兵部已將鄉練成效做為講武堂學員的最後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考核,只有鄉練考核在中上等,才能算作順利完成講武堂學程,再經兵部派任後,方可回到軍中任職。
兵部制定出這套程式來,拿講武堂、鄉練、兵部三道關卡來約束各軍武將,想必最初也暗藏了文臣制約武將的初心。但從李曄的視角看來,這套程式能抑制當世武將豪橫、禮制崩壞的弊病,且讓武將們多識點字、學點軍事理論和忠義思想,並不會降低軍隊的戰鬥力,故而支援了兵部的做法,大力推行並形成定製……
李曄所務繁多,只在學員教官們派出前,集體召見了他們。並告誡他們,鄉練壯丁是朝廷後備軍卒的來源,不可輕視,一律按行伍標準來訓練;但同時也要正視民丁與軍卒之間的區別,多言語規勸,少些行伍體罰。
其後,李曄又召見了崔安潛,一番促膝長談後,另派給他一個任務,多在鄉練壯丁中宣傳從戎報國的思想,鼓舞他們在隨後的幾月內積極應徵。
崔安潛自是知曉朝廷將出徵三川的計劃,也知道天子的託付與出征有關,便藉機問道:「聖上預備徵調多少民夫?」
李曄伸出一根手指頭:「十萬。」
崔安潛聽罷,難免心裡一驚。
徵調十萬民夫赴川,這個任務不可謂不艱鉅,更讓他吃驚的是,單負責運輸輜重糧草的民夫便需要十萬人,可想戰事的規模……
六萬軍卒,十萬民夫,這已是最保守的數字了。
憑朝廷如今所掌控的州縣,集齊如此規模的出征隊伍還不算困難,真正困難的是所需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