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後的另一政事,便是催收賦稅。

且因為開常平倉收不上來糧,所以今年的賦稅就成了重中之重。

秋後收賦,這已是歷朝歷代的慣例了,就是要趁百姓們剛剛收穫之際,趕緊收割一撥,過後可就難辦了。

一般來說,賦稅的截止期定在秋後半月內。

早在秋收時節到來,各地農戶收割晾曬稻穀時,各縣縣衙也調集了所有差役,務必要在半月內收齊稅錢。沒辦法,年終「大考」,以賦稅為首要標準……

但其實,各地賦稅徵收還算順利。

若和往年那種四處抓捕、鄉間十室九空、獄內人滿為患的催收賦稅場景相比,可說是十分順利了。

畢竟,尋常百姓只用繳納丁稅和田賦,二者相加,每戶最多不會超過主糧六石,這完全在他們的承受範圍內。

朝廷同時規定了便利的納稅方式,可繳糧,也可納布或絹,也可直接繳納銅錢,全憑百姓自己做主。

當然就目前關中糧價暴跌、且家家有餘糧的現狀,農戶們幾乎都選擇了繳糧。

這也正是朝廷最需要的。

因而在徵求天子許可後,戶部還取消了腳布的陋規,規定各地百姓只需將糧食運至縣城或就近官驛即可,隨後所需轉運費用由朝廷自己承擔,不再向百姓徵收分毫,以此來激勵他們繳糧的熱情。

目前截止日期未到,各縣城與京城糧倉之間,已是騾車相連,一車又一車糧食正沿官道源源不斷運往京城。

據估算,已徵收了不下二十五石糧食……

之所以稱「還算順利」,是因為今年徵稅的難點,並不在平民百姓身上,而在於如何向「新課戶」徵稅。.

早在平稅法方頒佈之時,就已鬧得滿城風雨,一片抵制聲,何況到了現在徵收的時候。

其實平稅法對門閥大族們徵稅,所定稅額,大致按三十抽一的比例,可其中有個很大的漏洞可鑽,便是如何核定這些門閥大族的家產,並以此為標準來徵稅。

如田產、宅產,可用來隱瞞田宅產、或轉移至他人名下的手段層出不窮,數不勝數。就戶部和各地縣衙那點人手,根本就查實不了。且朝廷官員本就多出身門閥大族,又怎會去嚴格查實?

其餘商貿往來、金銀細軟、古玩字畫等資產就更不用說了,這些與擺在明面上的田產、宅產還不同,連去查實的手段都沒有,純靠門閥大族們自己上報。

之前戶部報上來的各戶擬徵稅錢,李曄不用細看便也知道,各門閥大族們用以徵稅的資產,還不到他們實際財產的十分之一。

但這也是時代技術手段的侷限,李曄也無奈,只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了。

也算是對這些門閥大族們的必要的妥協吧……

然而在門閥大族們看來,卻是他們獲勝了,指不定私下裡還會嘲笑天子,想盡辦法來搜刮我們的錢,有用嗎?

加之先前,以功勳世族和皇親國戚為首的抗稅浪潮中,天子始終深居宮中不出,又讓他們誤以為天子知難而退了。畢竟天子終究也是人,勢單力薄,又能耐他們何?

於是在徵稅期限到來之時,又有大批人集體相約抗稅,以維護他們「貴者不課」的尊嚴。

甚至若有人納稅,會被他們指認為叛徒,罵其辱沒先祖。

若有戶部官員敢到他們府上去徵稅,直接就是拳腳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