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章 降?還是不降?(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倉。
李茂貞出城追擊遇伏、僅以身免、鳳翔精銳盡失的訊息傳入陳倉城內,李繼徽心中又是一番驚濤駭浪。
聰明如他,或許已經看到了最終的結局,李茂貞必亡。
到了那時,他又當如何自處?
李繼徽被李茂貞收養時,其時已滿七歲,小時候的事記得一清二楚。
他本姓楊,名崇本,本滄州博野人,家父乃博野縣尉,母親衛氏,也出自滄州名門,外公是滄州司功參軍,可算得官宦門第。除了他,家中另有兄弟四人,一個小妹,舉家和睦,是令人羨慕的美滿之家。可隨後的一場波及整個義武鎮的兵亂,讓他的家族蒙難,亂世屠刀之下,最後僅活下來他一人。..
再隨後,他被趕來鎮壓亂兵的李茂貞(當時應叫宋文通)收養。
在包括李茂貞在內的所有人看來,李繼徽應該感謝他的養父,是後者讓他能在這混亂世道上存活下來。可李繼徽的內心裡一直不這樣認為,因為他知道,李茂貞也是義武兵亂的賊從之一,雖然直接屠殺楊家的,並非李茂貞。至於李茂貞為何要收養他,稍長大後,李繼徽也是看得一清二楚,無非收買人心罷了。
包括來到李家(當時應稱宋家)後,他雖名為養子,其實與家中僮僕無異,任人打罵,受盡屈辱。
這種屈辱在一般奴僕或義兒看來並不算得什麼,或許其餘家中的義兒遭遇更慘,但李繼徽不同,因為他本有著慈愛的雙親和和睦的家庭。
他的所有溫馨和美好的童年記憶,都封存在了那個原生家庭中。
隨後李繼徽忍辱負重,盡力討好身邊的所有人,尤其是李茂貞的親出子弟,私下裡又刻苦磨鍊,不怕犯險,才終於得來了李茂貞的賞識,從一眾義兒中脫穎而出,並逐步成長為領軍一方的鳳翔大將。
沒錯,李繼徽應當感念義父李茂貞,他如今得來的一切都是李茂貞所賞賜,當然也隨時可以被剝回。
但要說什麼父子情義,李繼徽只會在心底冷笑……
身為鳳翔大將,毗鄰京畿,朝廷的一舉一動都會時刻傳入鳳翔。
李繼徽還曾勸諫過李茂貞不要與朝廷起爭執。畢竟當今天子與先帝大不同,處處展露出非凡之舉,不是可以任意欺凌之輩……
但也只勸了那一次。
那一次他遭李茂貞兇狠訓斥,差一點,就要剝奪了他的軍權。
事後他才想明白,確實是他的錯,鳳翔與朝廷同處關中、不可共存,所以天子聖明、與朝廷謀和之類的話是絕不能說的。
而且由他來說這些話,難免會引來李茂貞的猜疑。
其實當時的李繼徽對李茂貞絕無二心,也不敢有二心。
但後來等到朝廷大軍入鳳翔時,李繼徽多少還是留了點心思的。
那日與朝廷大軍於龍尾陂下正面碰撞,當他得知是天子親自領兵後,他沒有選擇偷襲,也沒有選擇設伏,或是在陂上憑地利堅守,更不會派人去襲擊天子將臺所在,而是下到平地裡來與朝廷兵馬堂堂正正對壘。
最後他敗了,敗得心服口服。
這並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但似乎也並非最壞的結果。
當兩軍陣前廝殺之時,他曾數次眺望天子所在,那團團圍著天子大纛和龍旗的地方……他不知道,天子能否體察到他的無奈。
包括他回的那一句「太遠了,看不見」……
其後李繼徽領兵駐陳倉,石鼻近在眼前,遭朝廷兵馬圍攻時,他本可以出兵相援,但最後也只選擇了按兵不動。
眼下。
鳳翔再敗,李茂貞龜縮鳳翔城內,敗亡只是時間問題,對李繼徽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