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含笑指了指鄧筠,點頭應道:「朕與鄧卿所想一致,當取陳倉。」

罕見地得了天子的認同,鄧筠自是沾沾自喜。

殊不知其他將領看他的眼神裡寫著傻人有傻福的字樣……

他們難道會不知道陳倉的重要性?

可要取陳倉,又談何容易!

這種帶有質疑天子成色的問題,一般都只有康承業敢提。

「拿下陳倉,向西可勾連隴州,與在原州的韓遜南北呼應,夾擊隴州之賊;向南可深入興、鳳二州,並收復此二地;向北,則進一步壓縮了鳳翔城的空間,切斷宋賊退路……只是,陳倉既如此重要,也是鳳翔賊兵苦心經營之地,其難度不亞於鳳翔城,如何攻取?」

康承業甚至以自己為反例來進一步論證。

「那日臣等奉令攻打石鼻,原也是為南下陳倉鋪路,且尚未能攻下,又何談攻取陳倉?」

一個小小石鼻都拿不下來,何況堅固程度不亞於鳳翔城的陳倉。

話說回來,攻陳倉與鳳翔的難度相同,若真要興兵攻陳倉,倒不如按康承業方才的建議,趁著鳳翔城內元氣大損之際,直接攻打鳳翔城。

鳳翔城一下,宋文通一擒,則鳳翔平矣,豈不比攻陳倉更划算?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天子的提議似乎都站不住腳……

但除了康承業,其他人倒也沒有正面質疑天子的勇氣,只是望著天子,希望能給他們一個合理的解釋。

李曄的解釋來了:「康卿方才有句話,朕亦有所感,叫,人心思變。」

眾將滿臉疑惑,什麼意思……

康承業第一個反應了過來:「聖上之意……可招降李繼徽?」

李曄點頭:「朕確有此意。」

眾將恍然大悟,難道天子提議攻陳倉,原來是打算招降陳倉守將李繼徽……可他們他們臉上再次堆滿了不解之色。

自入鳳翔後,還沒有一位賊將主動投誠,說起來也是一件讓朝廷挺難堪的事。這一方面說明了如今這世道,君臣觀念有多淡薄,另一方面則應歸結為李茂貞善於籠絡人心。

既如此,被李茂貞一手帶大、情同父子的李繼徽,可能投降嗎?

對比下剛認李茂貞為父不的李繼昭,答案似乎已經出來了……

但眾將未曾將他們的疑惑提出來,因為這種質疑聖上決斷的差事,一般由康承業來完成。

可偏偏康承業此時也沉默了。

康承業是認為,無論李繼徽能否投誠,都應當派人去嘗試一番。畢竟,一旦李繼徽舉陳倉而降,鳳翔大計,便再無變故。

李曄也看出來了眾人的心思。

但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跟他們解釋。

因為他的依據來自史書記載。

據載,當朱全忠大兵壓境時,李繼徽選擇了投降,後來雖又復降鳳翔,但那是因為朱全忠強佔了他的妻子,與他與李茂貞之間的父子情義無關。

李繼徽能降朱全忠,當然便也能降自己,何況自己還是當今天子。

大略已定,眾將自去準備。

李曄留下張濬,又召來劉崇望、韓偓、徐彥若等人,讓他們共舉賢能。

劉崇望身任吏部尚書,自是深諳朝中百官之優劣,當即便舉薦了原任門下給事中、朝堂改組後出任禮部郎中的牛徽,並極言此人辯才了得,可出使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