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章 先去其枝葉(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曄這才將目光重新投放到眼下的戰事上來。
今日本可一戰而定,卻又讓李茂貞逃脫,導致戰局再次僵持……
一念到此,李曄不禁面有愁容。
康承業早猜到了天子憂慮所在,雖方才剛被天子教訓了一頓,可絲毫不影響他繼續抒發見解:「臣觀聖上龍顏不展,可仍是為未能擒獲宋賊一事?」
李曄應聲點了點頭。
其他的無需多說。
大家也都明白,李茂貞不死,鳳翔城便不破,朝廷雖打了一場大勝仗,可於整體時局而言,卻並未有根本性的改觀。
康承業卻不這樣認為,道:「臣以為,聖上過慮了。經此一戰,鳳翔盡失精銳,如今城內尚存的,不過一些殘餘的老弱兵丁罷了。加之士氣低迷,便是宋賊逃回城內,又能如何?臣以為當儘快發兵,勿給賊人留下喘息之機,一舉破城。」
在行伍裡,越是激進的言語和行為,越能振奮人心,贏得大傢伙的一致推崇。
康承業此時建議趁勢攻城,無疑便是一個激進的舉動,也得來眾將一片附和。
唯有孫惟晟謹慎起見,質疑道:「鳳翔城難以攻取,並不在兵多將廣,而在城池堅固。如今城池仍在,也未有絲毫破損,縱使賊兵兵力有所衰減,怕也不容易攻取。」
「若等宋賊從隴州、涇州等地調兵馬入城,城內恢復元氣後,便容易攻取了麼?」
康承業反駁道,
「如今鳳翔城內人丁不足,軍心浮動,我們於此時發動猛攻,持續向城內施壓,即便一時不能破城,也必會加劇城內的危局……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們給足了壓迫,他宋文通還能堅持多久?便是他宋文通還想堅持,城內其他人呢,也會跟他一樣的心思麼?
「人心思變,我們眼下當做的,便是給他們更多的思變的機緣。」
康承業這番話,又把他主張攻城的理由提升到新的一個高度。
孫惟晟匹配不了,只有默然退下。
其餘諸將本就贊同攻城,更是紛紛請命。
只剩下天子的最後點頭了。
可李曄始終未點這個頭,沉思良久後,緩緩道出一句:「攻城為下。」
「聖上……」
康承業急忙要再勸。
因為他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攻城只是輔助,主要是攻心……
但李曄卻提前擺了擺手,阻止他繼續說下去。
有些話,李曄不能明說。
在他看來,如今朝廷內部君臣同心,這已是在艱難外部環境催迫下所能形成的一種最好的良性局面了,但這並不妨礙他與臣子們的立場,其實並不完全一致。
天子就是天子,臣子就是臣子。
一場戰事中,臣子就應當表現得勇往無前,無所畏懼,這是他們做臣子的本分,也是表給天子的忠心。
天子當表彰臣子的忠心,但卻不能放任他們的這股衝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