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貞沒有追隨鄭畋一道去往蜀地。

在李昌言私下裡找他表態,要他共逐鄭畋時,他也沒有反對。

甚至,他沒有再去勸告或提醒鄭畋,任由後者被放逐出苦心經營的鳳翔、前功毀於一旦……

李茂貞對此並不愧疚。

鄭畋被驅逐,那是他咎由自取,他對大唐固執的愚忠,他對黎民蒼生過分的同情……早已註定了他最後的下場。

他看不清這個世道的面目,那他本就該被淘汰了。

李茂貞自是看得清,所以他從一個小校躋身統軍上萬的大將,又成為了割據一方的藩帥。

什麼忠義廉恥,道德文章,統統都是狗屁。

兵強馬壯才是王道。

他李茂貞,如今就可稱得上兵強馬壯,什麼天子詔令、朝廷人馬,根本就無足輕重,只要能將他們打敗,到時候,他們主動來向自己請罪,反要來請求自己的饒恕。

對這一點,李茂貞深信不疑。

再看看龍尾陂四旁已準備好的鳳翔兵馬,他更沒有懷疑的理由。

他相信,仍然在這龍尾陂上,他將再次取勝。

然後,他會將那封罵他為賊的詔令扔到那人面前,再親眼看著那人親口認錯、一字一句全都改回來……

「大王,賊兵過岐山了。」

有斥候來報。

「來了多少人?由誰領頭?」李茂貞問。

「約兩千人馬,賊將鄧筠。」

「無名之輩。」李茂貞一聲冷笑,心裡甚至有些同情那人,雖貴為天子,可手下卻全無可用之將,「派一隊人馬去接戰。記住,只許敗,不許勝,把賊兵引至龍尾陂。」

「諾。」

斥候接令而去。

「我兒繼鵬。」李茂貞再叫來親兵都押牙李繼鵬。

李繼鵬忙上前答道:「義父。」.

「你代我去給陂前的繼徽傳令,放賊兵先鋒進龍尾陂,待陂上接戰後,再截斷後路,勿使一名賊兵走漏。若不成,叫他提頭來見。」

「諾。」

李茂貞再道:「你再去給埋伏在陂上的幾支人馬傳令,只許放一輪箭,阻斷賊兵攻勢即可,而後大聲鼓譟,只原地堅守,不準出擊。」

「義父……」

李繼鵬略一遲疑,好不容易將賊兵引入包圍,豈有不趕盡殺絕的道理……

莫不是義父說錯了……

可得來的只是李茂貞嚴厲的呵斥:「勿得再言!快去。」

「諾。」

李繼鵬再不敢猶豫,忙牽過自己的坐騎,再領一支令旗,趕緊去四下傳令。

「大帥,要不等等後面的華州兵?」

緊隨身側的親兵隊頭剛開口,就換來鄧筠的一聲叱罵:「放屁!大好的功名就在眼前,豈能便宜了他人?」

鄧筠將馬槊橫架在鞍背上,略一提韁繩,打馬觀望了一圈:前方小股鳳翔賊兵狼狽逃竄,眼看著就要跑出視野,登上龍尾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