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在崔安潛返京的同時,岐國公、太保、中書令、同平章事、前西川節度使韋昭度回京覆命。

外派官員回京,首先得入宮面聖。

然而天子下諭,韋國公旅途辛勞,宜靜養休憩,調養身體,不必入宮。

聖諭一下,外朝官員們都明白了,天子這是對韋昭度在西川碌碌無為的不滿,故而不願召見。

說不定,還會遭到貶斥。

但他們仍認為貶斥的可能性不大。

韋昭度可是三朝元老,早在先帝僖宗時被敕封國公,離京赴西川前,也是朝堂上的首席宰臣。便是如今深受天子器重的杜讓能、張濬等人,想當初那也只是韋昭度的下屬。

更大可能,等過段時間,等天子消氣後,依舊是讓韋昭度官復原職,繼續出入朝堂。

為務農一事忙得透不過氣的杜讓能聽說此事後,也專程登門拜訪了韋昭度,並預備上奏,為他的老上司說情。

畢竟,征討西川兩年未果,主要也不是韋昭度之過……

然而僅僅兩天後,天子繞開朝堂,直接透過翰林院下墨敕。

敕文裡,斥責韋昭度出使西川毫無建樹,貽事誤國,念其往日功勞,可保留品秩爵位,薪俸照舊,但奪其所有朝中職事,並勒令致仕。

此敕文一下,滿朝譁然。

誰曾想得到,天子竟如此狠決。

還不是貶斥,而是直接從朝中除名。

哪怕,天子不願韋昭度再過問朝堂,也應當私底下給韋昭度透個話,後者識趣,再主動上書乞骸骨,請求離任,也可保全名聲。

直接勒令致仕,這都是於國於朝有罪的女幹臣才享有的「待遇」。

可憐韋昭度,堂堂國老,位極人臣,僅一著不慎,便落得如此悽慘下場,連最後的名聲都未能保住……

再望向禁宮內天子所在時,朝中官員們不禁汗流浹背。看來他們眼中那個從善如流、果敢善斷的天子,還有著他們不知曉的另一面。

同時他們也不得不心存僥倖,還好那個觸及天子另一面的人,是韋昭度,而不是他們自己。

宮內,錦衛衛所。

天子親臨,黃萬年聞訊忙來侍駕。

李曄此來,便是探聽外朝反應的。

黃萬年據實以答,朝臣們無人敢議論此事,一時噤若寒蟬,人人自危,只是私底下……

「說。」李曄道。

「據奴婢所知,有幾個水部的小吏私下聚會,喝多了酒,說聖上……涼薄……還有韋家幾個不知好歹的子弟,糾結了朝內一些官員,跑到杜府上去吵鬧,罵杜讓能忘恩負義,不施以援手……」..

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李曄不感到稀奇。

黃萬年請示道:「要不要奴婢去抓幾個人,殺雞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