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章 搶時間(第1/2頁)
章節報錯
蘇文建有他的野望。
李曄自然也有相應的對策。
先將蘇文建的奏報轉抄給楊守信,讓楊守信知道他眼下的處境。從而,一方面加緊對蘇文建部邠寧軍的攻勢,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感激天子與朝廷的施恩。
對蘇文建,自然要獎賞他懲除逆賊的功勞,同時準其所請,諭玉山軍還京(楊守信是否會聽取朝廷的諭告,則又是另一回事),儘快挑選合適的人選赴任邠寧。
不明確邠寧節度使人選,既是給楊守信留時間,也是給蘇文建留念想……
總的來說,朝廷明面上一碗水端平,雙方無論誰最終勝出,都當感念朝廷。
當然,李曄更希望楊守信勝出。
驅虎吞狼,一般來說,留下自己主動驅去的老虎,更便於後續操作。
同州與華州的戰事也終於告一段落。
早在李曄領朝廷大軍收復奉天城的同一天,華州軍與同州軍進行了一場大決戰。
韓建率兵跨過同、華州交界的渭水後,便沿洛水直撲蒲津關,實際採用的是圍點打援的戰法,逼迫同州軍來與自己決戰。
蒲津關一失,洛水南的同州領地不保,王行約不得不救。
他多次向蘇文建求援無果後,只得親率同州軍前往。
雙方於沙苑遭遇。
最終擁有大量騎兵、卻人數裝備士氣均落於下風的同州軍大敗,王行約敗逃洛水北,洛水以南的沙苑等大片地區淪陷,而蒲津關、及往西的蒲津渡也失去了外援,淪為孤城。
雙方其後再無大的戰事。
王行約又得知朝廷已收復梨園寨、蘇文建已倒戈,已不敢再興兵反攻,只是一邊向韓建求饒,一邊懇求朝廷出面調停,並上書痛罵自己的兄長王行瑜倒行逆施,單方面宣佈將王行瑜從家族除名,以表明自己的立場。
韓建則集全軍之力圍攻蒲津關。
又十餘天后,孤立無援、又本非絕對險地的蒲津關內(蒲津關和蒲津渡,依仗的是黃河天險,是為防備河東而築,因而從河東方向攻來、渡河作戰,那這二地絕對險要,但若是從背後攻取,則與普通城池無二)軍卒譁變,殺死了主將,除一小半將卒向東跨過黃河,投河中而去,大半將卒選擇獻城投降。蒲津關淪陷。接著蒲津渡也不攻自破。
韓建這才收手,又順便敲詐了王行約一筆錢財後,停止戰事。
朝廷此時方派出使臣,與王行約、韓建分別商談後,重新劃定兩州界限,原屬同州的渭水與洛水間的沙苑地區、及洛水與黃河間的蒲津關等地脫離同州,歸華州統轄。
事後,韓建還算懂事,知道若沒有朝廷大軍打跑了蘇文建部邠寧軍,他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得來這麼多好處,於是在收穫了大量土地後、尤其是沙苑這片優良馬場,向朝廷進獻了繳來匹撒馬爾罕良馬(中亞馬種,沙苑馬場內的優良馬種,但至晚唐時已多為雜交),另有牛羊等牲畜上千頭。
李曄沒有回信致謝。
天子收取臣下的一點貢賦,還需要言謝嗎?
事實上,如今殘唐時期,天子收取貢品後都要回信感謝的……畢竟這些貢品可佔朝廷目前的賦稅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