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臨時起興,事先未與任何人商議,便突然讓原定沿涇水班師回朝的大軍橫跨涇水,奔向另一塊戰場……

這絕對是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

張濬料不到,孫惟晟、康承業料不到,軍中的將卒們料不到。

進而,武功、奉天的鳳翔兵也絕對料不到。

行軍作戰,要的不就是出人意料麼?

這也是李曄這幾日行伍經驗裡得來的一個感悟。

在這個時代的戰爭裡,最折磨人的還不是最終的殘酷的廝殺,而是漫長的行軍和駐營過程中,因為不知道敵人會何時攻來,從何處攻來,為此不得不時時刻刻提防。而在這個提防過程中,幾乎就能耗盡一支隊伍的人力物力、以及軍心士氣。

所以才有一個詞,叫被動挨打。

既如此,主動出擊、出其不意,才是正確的用兵之道。

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裡,讓對方成為被動挨打的那一方,等對方在被動防禦中耗盡精力……再選擇一個出其不意的時機,一舉擊潰。

為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李曄下令大軍拋下所有輜重,凡軍中不堪上陣的老弱輔兵也全部留下來,由張濬代管,大張旗鼓地班師回京。若真有鳳翔探馬的話,或許還可起到迷惑的效果。

李曄則親領孫惟晟、康承業和赤顏、飛龍兩軍中挑選出的三千精銳,外加左車兒的禁衛,只隨身攜乾糧和馬豆,加速朝奉天馳去。

此次行軍速度更快,從涇水至奉天百里路程,入夜前便行了七十里。

還剩最後三十里。

康承業提議,趁夜宿之機,由他領百餘騎卒前去一探奉天虛實。

李曄允可。

同時,為防止被對方遊騎探查,李曄下令全軍不得生明火,就幹啃饢餅充飢。好在此時炎炎夏日,這個軍令並不算難為,將卒們匆匆用完乾糧,就各尋地方休息……

然而就在大軍剛安頓下來,發生了件意料之外的事。

此地屬醴縣境內,奉天遭兵禍,醴縣自然也不能避免,縣內百姓紛紛逃離家鄉,要麼向東逃亡京城,要麼向北鑽進渭北山區。

李曄為提高行軍速度,走的是直線路程,沿仲山山腳一路徑直行向奉天軍城。

因而,大軍的行動驚擾到了這些躲在山裡的流民。

他們原以為是鳳翔賊兵,可又見這夥兵不入村鎮,也不劫掠財物,與賊兵行徑大相徑庭。

醴縣縣令也與這些流民一起,自然肩負了所有人的安全之責,等賊兵退去,他還要領著流民們重返家園,繼續任縣令……

縣令也跟著出來看了幾眼,越看越不對,這不是大唐朝廷的旗號嗎?

再往後看,誰敢以黃色帛布做旗,旗面上繪以龍紋……

所以,縣令領著幾個僕役,抱著一罈酒、兩鍋野豬肉,大著膽子來到軍營……

李曄召見了這位與自己的百姓一同逃難的縣令。

縣令得知身前這個年輕人竟是當今天子後,忙埋下了腦袋,只管磕頭。

李曄安撫了他。

隨即問起了醴縣的狀況。

縣令不住地嘆氣,自鳳翔賊兵殺進縣境後,尤其是賊兵中那夥番兵,殺人放火、女幹***女,無惡不作,縣內庫房、店鋪等洗劫一空,未能逃出的、無論男女老少,全被劫掠至軍中……

說到這裡,縣令不停地抹著眼淚,哭訴道,便是當年草賊亂關中,也沒有這些番兵兇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