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章 也該收復武功、奉天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邠寧降卒們茫然地搖著腦袋。
他們只知道跟著將校出征,將校叫他們去哪,他們就去哪,將校們讓他們殺誰,他們就殺誰……
李曄方瞭然。
這些士卒沒識過字沒讀過書,哪懂得那麼多大道理,也缺少大是大非的觀念,加之這個時代資訊閉塞,太容易被壟斷甚至是篡改了,底層計程車卒們根本就無從得知朝廷的意思。所以,他們基本沒有個人觀念,全聽從將官吩咐。
李曄又問,若你們知道兵出梨園寨便等同謀反,還會跟著你們的將校一道造反嗎?
先有幾個機靈的降卒連忙答不會。
李曄逼問他們說出不會的具體原因。
他們自然是說不出來,被拖下去打了一通軍棍。
餘下的降卒再不敢撒謊,猶猶豫豫地搖了搖頭。意即,明知長官是謀反,也會跟同長官一道謀反。
李曄再問,為什麼?
得來的答案不一。
有的說懼怕軍規,不敢違背長官的將令;有的說一家老小全靠餉錢養活,誰發的餉,自然就要聽誰的;還有的則茫然地晃著腦袋,他們腦海裡壓根就沒有朝廷和天子這個遠不可及概念,自然也不懂得什麼叫造反……
康承業守在一旁,猜出了天子詢問降卒的意圖,嘆道:「這些底層軍卒,多不識字,也未經忠義教化,只知聽從他人的指令行事。」
「是啊。」
李曄隨口附和。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將忠君愛國的大義灌輸到最底層計程車卒思想裡去,就目前的社會條件來說,幾無可能。
但與這些降卒交流一番後,李曄也多少有些收穫。
他更清晰地明白了將卒造反的原因,自然也可針對性想出一些防範措施。
四日後。
尾隨蘇文建部邠寧兵的探馬來報,邠寧兵已盡數退回邠州。
早於四日前進入邠州的楊守信至今沒傳來捷報,如今蘇文建又返回邠州,看來他這個邠寧節度使沒那麼容易到手了。不過這已不在李曄的憂慮範圍內……
李曄留下鄧筠和他的順義軍一部暫守梨園寨,開始率大軍向南撤回。
還有梨園寨內的二十萬石糧食,得等徵集起船隻後再沿涇水運回京城。涇水雖徑流有限,不能承載大船,但通行載數十石以下的小船還是沒問題的。
而走水路,可省下大量勞力和轉運耗費。
朝廷目前收支微薄,不得不精打細算,能省一點算一點。
自梨園寨出仲山,依舊沿涇水東岸而返。
可李曄卻突然下令跨過涇水,向涇水西岸挺進。
張濬、孫惟晟、康承業等人莫不詫異萬分。
涇水流經仲山的入口處非常狹窄,寬不過一丈有餘,自此處跨過涇水並不存在任何難度,可他們詫異的是,天子為何要突然改變行軍方向。且要跨過涇水,說明天子的目的並非班師回朝,而是……奉天城。
李曄也知道這個決定會讓眾人詫異,下達命令後,他就將幾人召了過來。
見他們一臉困惑,李曄淡然道:「朕知諸位所疑何事,沒錯,朕就是去奉天。如此梨園寨已復,剩下武功與奉天二地,也該收復了。」
張濬等三人這時不困惑了,轉為怔然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