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章 蘇文建請降(第1/2頁)
章節報錯
邠寧降卒足有八百多人。
首先,肯定不能殺。.
李曄是天子,而非地方藩帥,絕不能沾上濫殺這類汙名,何況這些叛卒說到底也是他的子民。
放回邠寧鎮肯定也不合適。
這些人是軍卒,而非鄉野村夫,是有組織性的,拿起刀槍便能迅速成軍。
所以只剩吸納一途。
好在八百人並不算多,赤顏、玉山、順義、飛龍四軍各分二百,而各軍會具體如何處置這二百人,便不在李曄的操心範圍內了。不過李曄也多少知道一些,一般會被打散,然後分攤至各部輔兵中,讓他們先幹一段時間苦力,然後才考慮提為戰兵……
收復梨園寨,另有一個利好訊息。
寨記憶體有大量糧草,經初步點算,不下於二十萬石米粟麥豆等糧食。
二十萬石,可不是個小數目,朝廷如今每年能徵收上來的稅糧都沒有二十萬石……
原來,邠寧軍將梨園寨設為了物質中站,不只是從華原、富平等地劫掠來的糧草,便是從邠寧運出的糧草器械,都盡數堆放於此。
對遊蕩在關中平原內的邠寧軍主力來說,梨園寨一失,既意味著他們的後路被截斷,隨時有腹背受敵的可能,也意味著他們的糧草盡失。
那麼,他們還能堅持多少時日呢?
基於以上考慮,李曄不急於再次派軍征剿,而是將近萬朝廷大軍全部囤聚於梨園寨內,坐等邠寧賊兵來攻。
畢竟現在應慌亂的,是邠寧軍。
當然,也要考慮到其他情況。
比如邠寧軍不顧後路,破釜沉舟,先與同州兵聯手吃掉華州兵……李曄並不擔憂這種情況,因為韓建也不是軟柿子,又經營華州多年,不可能被一時吃掉,雙方最多打個平手,互相消耗。而既能解決掉邠寧、同州兵,又能防範韓建藉機坐大,對李曄和朝廷又是一利好訊息。
再如趁朝廷大軍盡出之時,南下長安。這種情況才是李曄必須要擔心的。就看這夥邠寧賊兵的膽子有多大了,是不是到了窮兇極惡、喪失理智的時刻,膽敢直接劫掠京師……
結果,以上情況都沒有發生。
僅僅在朝廷大軍收復梨園寨的次日,駐守山口的康承業便遞進來訊息,蘇文建遣使來降。
邠寧使者道:此次興亂關中,全是王行瑜一人所為,我等受其脅迫,不得不從。如今王師出征,我等幡然悔悟,亦欣然相從。蘇將軍願領兵殺回邠寧,親取王行瑜項上人頭,恕罪立功,望聖上恩准。
此事幹系重大,李曄沒有妄下決斷。
他遣人將康承業召了回來,又召集身邊所有文臣武將,一起商議。
康承業先彙集近日得來的所有資訊,勾勒出邠寧軍的行徑。
他們先是與李茂貞串通,出兵襲佔梨園寨,隨後向東,勾通同州。在獲知朝廷出兵後,考慮到梨園寨的重要性,又回兵救援,卻不料讓朝廷佔了先機,只得引兵自退。等到梨園寨淪陷,為求自保,又向朝廷請降……
據此,康承業認為,蘇文建請降為真。
他另不屑道:「當年王行瑜弒殺朱玫時,蘇文建便是其部屬,如今他亦效仿先例,欲弒殺王行瑜。故悖逆之人,行悖逆之事,殊不為奇。」
其餘孫惟晟等也認定蘇文建是真降。
可在是否應準蘇文建所奏,令其率部回邠寧一事上,卻有了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