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寨坐落涇水側。

但準確的說,梨園寨並沒有緊鄰涇水,而鄰的是涇水的支流冶峪河畔。

憑著涇水的寬度和流量,還不足以成為天險屏障。

梨園寨深臥仲山裡約二十里處,四面抱山,皆有險要隘口,易守難攻,且可以沿冶峪河南下直插關中平原,又有一條東西向的道路可截斷涇水一線……以上這些條件加在一起,便註定了它軍事要地的地位……

大軍已棄了涇水,朝著梨園寨所在的正面行進。

此時便可清楚感受到關中平原的地勢開闊、一望千里外,對行軍來說,它也意味著敵人可從四面八方殺來,且來勢如風,不會受地形地形因素限制。

這時再回想起孫德昭所說,大軍沿河岸行軍,只需防範一側,李曄有了更深的體會。

又由於至今未能探明邠寧軍的主力所在,在孫惟晟的建議下,李曄下令全軍擺出攻守兼備的偃月陣,將大軍散開,似一把張開的弓,矢面朝北,緩慢摸進。

且是不對稱的偃月陣,除進攻方向在北,防禦重點偏向右翼。

因為朝廷這兩日傳來了確切的訊息,韓建確已發兵,且傾華州之力征兵兩萬,浩浩蕩蕩攻向同州。與這個訊息可佐證的是同州王行約居然還腆著臉來向朝廷求救,說韓建無故興兵,欲禍亂天下,望朝廷下詔斥責。

既然韓建已舉華州之力入侵同州,那邠寧軍的主力應當會朝同州方向靠攏,與同州兵一道禦敵,因此,朝廷大軍自然得重點照顧右翼。

赤顏軍三千人全部被擺在了這個偃月陣的右翼。

左翼和前陣交給了楊守信留下的那三千餘人。

李曄只領三百禁衛坐鎮中陣,也即是偃月陣的凹處。

在他身後處,是由康承業的飛龍軍充當的殿軍,所以無需擔心背後空虛。

午時方過,前方傳回第一次軍報,楊守信已領玉山軍先鋒衝破仲山谷口,沿冶峪河直入梨園寨。

李曄微一點頭,下令全軍繼續向北推進。

其實方才他也聽到了前方的殺喊聲。

既然戰事已開,無論楊守信的先鋒順利與否,他都應儘快帶主力大軍投入戰鬥。

行軍三日,終於要決一勝負了。

或許與漫長無聊的行軍相比,將卒們也盼著趕緊痛痛快快殺一場,都加快了腳步,整體行軍速度也明顯提升了許多。

方至申時,已隱隱可見山勢並不算高的仲山山脈。

大軍再次提升行進速度。

「兒郎們,再加把勁,馬上就可以殺敵受獎了……」

大軍內也充斥著將校們不斷的勉勵聲……

此時部分隊伍的隊形難免會散亂,但大軍整體的偃月行狀仍在。

也就在這時,大軍右側忽遠遠傳來大量馬蹄的轟隆聲。

已無需下達軍令,所有人都不自覺地停下了腳步,攥緊手中刀槍,朝右側張望了過去。

這也是行伍經驗的體現。

知道什麼時候該放鬆,什麼時候該緊張……

先是十來騎隱隱闖入眼簾,一邊疾馳,一邊急速揮舞著手中的三角形號旗。

「聖上,有敵情。」

孫德昭望見旗語,忙湊到李曄身邊道。

他聲音止不住的顫抖,說不清是恐懼還是興奮。

孫德昭話音剛落,遠處疾馳而來的斥候一陣陣疾呼著的聲音也漸漸可聞:「敵情!敵情!敵情!……」

李曄另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