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逃離,楚軍……哦不對,蜀軍已經崩了,現在已經可以叫漢軍了。

漢軍趕走了魏軍,快速控制了涼州。隨後劉琮一面派遣人手開始組織遷移羌人來涼州和關中與漢人融合,一面派人去西域都護府。

而羌族人的土地,劉琮同樣會遷部分漢人在那裡耕地作業,儘量擴大漢人對這些地方的開發。

而對劉琮來說最主要的還是西域諸國的態度。

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兵馬與匈奴決戰,成功把匈奴騎兵趕出了河西走廊。漢軍奪取了河西走廊,很快就與西域的一群小國達成了聯絡。

《仙木奇緣》

而且當時大漢的實力如日中天,是當時全世界最強的帝國之一。同時西域小國需要大漢的庇護,大漢需要西域來維持西方的商道,於是西域都護府形成了。大漢依靠西域都護府開始了對西域的管理。

這個西域可以理解為是一個鬆散的大聯盟,而西域都護府就是那個盟主。所有西域小國在名義上必須全都聽從西域都護府,兵力也由都護府來調派。

如果出現大量的敵人進攻西域,都護府將會用自己的軍隊和調集所有西域小國的軍隊組成聯軍來抗衡。

如果哪個小國不聽話,那都護府將會命令其他聽從命令的小國解決掉這個不聽話的小弟。而且都護府的威嚴建立在大漢的強大上,如果有很多無法料理的叛亂者的時候,大漢的天兵將會抵達。

這個規則在東西漢四百年裡都沒有變化太大,從而形成了西域的一個潛規則。西域諸國雖然名義上是獨立自主的,但事實上早已經極度臣服大漢了。

這也是司馬懿出使西域都護府,可以輕而易舉的借來十萬大軍的原因。

不過西域的實力並不弱,劉琮奪取涼州,控制河西走廊之後很想知道西域的態度。畢竟如果西域依然效忠於那個曹魏的都護府,劉琮控制涼州的難度會指數性增加,所以最適合的應該是先發制……

好吧編不下去了,真正事實就是劉琮他對西域起了心思。看著地圖上那一眾小國,以及情報上對他們實力的劃分,劉琮對西域起了邪念。

把西域全都武力征服不比現在這樣以聯盟的形勢控制跟穩健嗎?不說絲綢之路經過西域得繳稅,光這大大小小的一系列國家就是個隱藏危機。

能武力控制西域,由中央直接統治西域可以讓大漢朝廷獲得更多的財富和人口。就兵源來說也會擴大好幾倍,更能打通大漢通往中亞的通道。

如果說這一切可以實現,那麼劉琮所統治的大漢很有可能向大唐時期那樣。到時候漢軍就不僅僅窩裡鬥,而是劍指四方,把全世界都進行一次大漢族化。

這樣的話,劉琮個人可就不是中祖那麼簡單了,沒準後世給他封個漢神祖,或者把劉秀的名字從漢成祖上劃掉寫上他。

劉琮難以拒絕這樣的野望,所以在不斷調兵遣將做好進攻河北的計劃時,同時派遣了使者去西域詢問。

這個使者是劉琮從自己的親信之中選出來的,並且在走之前就給他做下了承諾。

如果他無法活著回來,他的家人同樣會獲得巨大的利益。至於他,只需要囂張的去西域挑釁就好了。

越囂張越好,最好指著鼻子痛罵這些國家的君主對大漢不忠。這樣才能激怒他們,讓他們做出無禮的舉動,然後給劉琮進攻西域的藉口。

到時候大漢覆滅了西域,劉琮承諾在哪裡給他的家人封個鄉侯。

這個親信聽懂劉琮的想法,對此表示非常無語。向劉琮吐槽了好幾句,最後還是帶著使命上路了。

不是眼饞那個鄉侯的爵位,只是他單純覺得這對國家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