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攻下涼州(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琮的一句話讓剛才還在熱情討論的蜀軍將領們一下子沉默了。幾個將領都沒想到劉琮突然有了吧一群蠻夷遷移到涼州的想法。
自古以來大漢人民都是以天朝上國自居。除了昔日的羅馬帝國讓大漢看作是同等實力的帝國,其他的民族在漢人眼裡就是蠻夷。
更何況他們是羌族,在大漢眼裡這些就是一些野蠻的部落。他們落後且殘暴,在漢人看來根本不配存在在世界上。
但他們偉大的陛下,這位率領著漢人走向巔峰的偉人卻突然要把這些蠻夷遷移到國內,這指定是不樂意的。
“陛下,這些蠻夷不服教化,且野蠻不知禮數,把他們遷到國內又是為何?”身為儒學的弟子,鄧艾立刻站了出來對劉琮的命令提出了異議。
儒學方面並不是很喜歡外族,雖然也有所謂的教化外族,但其核心還是漢族至上。這也是劉琮在江南地區搞蠻夷販奴的政策沒有任何人反對的原因。
不過對此劉琮並不是很想解釋,他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
“這件事我並不需要解釋,我只想說歷史會記住我們!”
說實話劉琮的確沒有必要搞民族融合。現階段劉琮並不缺乏人口,他統治下的楚漢人口都將近兩千萬了。
而歷史上漢人的大規模民族融合除了被迫就是有目的性。
比如晉朝時期因為中原人口驟降,士族缺乏勞動力來支撐上層享樂。於是晉朝五十年的時間裡將差不多兩千萬的外族遷移到中原。
結果就導致了五胡亂華,漢人歷史上最大的一場災難。
但問題在於,一直不融合這些外族同樣會導致危機。因為惡劣的環境,像羌族,匈奴這些遊牧民族天生擁有著比漢人更加強大的民風。
如果中原地區繁榮昌盛了,他們只會蟄伏然後慢慢學習。等到中原出現了不穩定因素,他們就會迅速反撲。
歷史上契丹對宋朝,清朝對明朝就是這樣。想解決這些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把所有民族都同化掉。
所以劉琮的計劃就是把這些民風彪悍的少數民族集體遷到中原。不過他不會像晉朝那樣白痴,劉琮計劃把幾十萬羌人分散到中原到江南的廣闊地區。
民族融合是很容易失敗的,一旦讓這些少數民族扎堆了,想同化他們的文化就很難了。漢文化恐怖的民族同化也是建立在人口和科技遠超於少數民族的基礎上的。
所以劉琮計劃將這些羌族人融到一千多萬的漢人之中,慢慢融合。
而這樣劉琮短時間也可以迅速控制住手上的羌族騎兵。在不激發他們的抵抗情緒之下,慢慢的把他同化成漢人。
這樣……後續的很多悲劇應該也就不會上演了吧。
劉琮不清楚自己做的對不對,這種事情即便是劇本也告訴不了他。這只是劉琮來自前世的一點執念,讓劉琮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