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琮雖然承諾會釋放牽扯進來計程車族,不過依然是一個拖字訣。

面對士族的抗議和不滿,劉琮決定冷處理,也不繼續宅在屋子裡了,自己帶著軍隊溜號去圍剿丹陽山民去了。

至於釋放士子的事情……等我回來就釋放,什麼時候回來看天意。

至於會不會有人在他沒回來的時候繼續給這些士子用刑,那就不是我劉琮的事情了。

劉琮現今才佔據揚州不久, 揚州內部的問題還是不少的。

比如經過孫權統治十幾年裡,士族階級固化非常嚴重,很多士族在地方已經成真正的土皇帝了。劉琮公佈的不少政策根本得不到普及。

而揚州內部蠻夷分部比荊州多多了,從丹陽郡的丹陽山民到南海郡的百越人,中間分部大大小小上百個蠻夷部落。

這些地方開發範圍不大,漢族人口很少, 絕大部分地方還是山民居住。這些山民沒有經過漢族教化,民風可謂是相當彪悍。

彪悍到什麼程度呢?

歷史上孫權自上位之後,江東近半的步兵都在圍剿百越人和丹陽人戰爭之中。自孫權稱帝,從青龍初年到末年,每年丹陽人都勾結百越人下山給東吳送溫暖。

揚州山民成年之後第一句話是,

“我剛成年沒見識,請問是走流程還是直接反?”

如此不穩定的因素讓揚州這個地方雖然富饒無比,但是卻並不穩定。前兩年因為百越人被殺怕了,蟄伏了一段時間。

現在自從江東滅亡,孫權自殺,百越人感覺自己又行了,又下山鬧事起來。

面對這些喜歡鬧事的蠻夷,劉琮雖然沒領教他們的實力,不過他可以確認一個事情。

面對這種地頭蛇,單純殺是沒用的。他們真要是逼急了在叢林跟你打游擊, 楚軍就沒別的事做了, 全忙著在叢林跟百越人打仗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拉一派打一派,挑動百越不同部落的戰爭,再透過利益來分化他們。

所以劉琮領兵來到會稽之後,立即著手開始嘗試分化本地的百越。

百越人並非鐵板一塊,彼此也是有很多矛盾的。比如劉琮發現在全郡幾十個大小部落裡,有一部分百越部落非常羨慕漢人穩定的耕地生活,已經開始學習。而另外一部分頑固的百越依舊奉行打獵山林,沒吃的就搶的風格。

他們彼此在荒年沒有飯吃,就只能下山搶掠。若是豐年,一般有耕地保底的部落不願下山去和漢人拼命。

有了這個情報,劉琮心中有有底了,他很快就想到了一千年之後的一個暢銷大西洋的商業貿易。

三角貿易!

歐洲的帶資本家們花錢跟非洲部落聯合,攻打弱小的部落。等到他們戰爭勝利之後再拿非洲的稀缺品購買他們的奴隸。

這樣歐洲的船長們頂多損失點錢財,卻可以得到許多奴隸。

這個貿易劉琮也可以運用過來,透過一些稀缺品跟越人合作。

自從荊州後勤體系建立之後,極大的促進了楚軍的後勤實力。不過他也不是沒有弊端,最大的問題就是需要非常龐大的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