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當國內網友跟司機們面對這條剛剛爆出來的新聞侃侃而談的時候,這條新聞在汽車行業內所產生的影響力,相比小黃人科技公司造手機以及造電腦時,在手機跟電腦行業內刮起來的旋風更加勐烈一些。

之所以這樣的新聞在汽車行業內更勐烈,無非是小黃人科技公司所生產的手機,比行業內其他品牌的手機多了一些功能而已。

而其他品牌所生產的手機,並非不能用,依舊可以打電話接簡訊,並不妨礙手機的最基本功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大家依舊可以購買其他品牌的手機,尤其是對於接觸新鮮事物有些障礙的人們。

網路以及新生事物,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更大一些,對於上了年紀的人們而言,傳統手機更符合他們的生活日常需求。

畢竟這些人要養家湖口,沒有那麼多時間整天拿著功能繁雜的手機玩來玩去。只要有一部可以接打電話收發資訊的手機,就足夠滿足他們對於通訊的需求。

電腦同樣如此,即便被行業誇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甚至言之鑿鑿的表明,未來的電腦行業將會被小黃人科技公司主宰。

可是,當下其他品牌所生產的電腦,依舊可以滿足大家上網以及辦公的需求。

哪怕是股票市場,人們需要時時刻刻交易成千上萬億美金的股票時,那些被定義為已經淘汰的電腦仍然可以輕輕鬆鬆完成人們的工作需求。

小黃人科技公司在手機跟電腦的行業無非是完成了迭代,並沒有根本上發生變革。

然而在汽車行業所引發的風暴卻是與之不同,這有人跟無人的概念天差地遠。

當下的汽車行業,人們討論新車的時候,無非是討論這輛車的外觀設計,動力輸出,操控駕駛,以及越來越關注的安全問題跟環保。

從來沒有汽車行業的公司,會認認真真的探討無人駕駛的可能性。

即便在各種各樣的場合,或許被一些好事的媒體提起,尤其是每到一部科幻電影上映時,總有媒體去問那些大規模的車企相關的問題。

只不過這種探討對眼下的局面毫無意義,即便車企給出了回應,也不會引起大眾的大規模討論。

僅僅只是在報紙的縫隙中,被刊登出來而已。

而被刊登的這些新聞,甚至都不能夠引起科幻迷的注意,自然也就不會引起普羅大眾大範圍的討論。

可是現在,當所有人還認為無人駕駛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時,在這個星球上竟然有一家公司要開始測試他們的無人駕駛車輛。

對於專業的車企而言,他們更懂得一輛車上市前的所有步驟。

一輛車從最初的立項,到最基本的設計,以及工程樣車的誕生,這一切的一切只發生在工廠之內。

當工程樣車在工廠內的試驗場完成大規模測試後,才有可能提出上路測試的請求。

這種測試一旦到了上路階段,意味著這輛車已經離量產非常的近。

這些車企紛紛猜測,小黃人科技公司到底走到了哪一步?

是因為工廠內沒辦法測試無人駕駛的效能,不得不拉到公路上去測試,還是工廠內部已經完成了最基本的測試,現在要進行更復雜的上路階段測試。

如果是工廠內部沒有條件測試,這些車企還能略感放心。

可如果是因為內部已經完成了所有的測試環節,必須要拉到實際道路中檢驗最後的成果時,這會讓所有人都感到絕望。

不論最終的測試結果會是什麼樣的成績,至少小黃人科技公司已經走在了非常前面,即便此時此刻開始追趕,全球所有的車企加起來至少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

即便用現有的車輛完成改裝,然後組織團隊研發無人駕駛的系統,最快也需要一年的時間。

起初,這些新聞傳到外網之後,汽車公司的各大高層馬上開會研討。

更多的討論只發生在各家公司的研發部門。

相比歐洲以及北美地區,在亞洲的霓虹國車企之中,是第一時間便有研發團隊看到了這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