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付之東流(第1/2頁)
章節報錯
春尾的天氣,越發喜怒無常起來。
前些日子還記得陽光明媚、萬里空綠。今日的天際已顯得愁雲慘澹,頭頂上那厚厚的積雲中,隱隱能看到雷霆正在雲霧中肆意穿梭。
函谷一役後,相較於那些戰死沙場的同袍們,陶安無疑是幸運的。
老魏王的突然薨逝、王權的更替、統治階層的變動,似乎並沒有影響魏人戰爭得勝後的喜悅。
作為凱旋之師一員的陶安,回到大梁後,不僅僅被賞賜了大量的田地和財帛,還累功升做了兵尉。
第二年開春,他的妻子亦順利地給他產下了一個兒子。
隨著秦國的退讓,魏國同秦國進入了難得的蜜月期,大梁迎來了久違的平和。
然而,還不待陶安享受妻兒環繞的生活時,戰爭的陰霾就再度悄然籠罩向了魏人的頭頂。
在這個戰亂不斷的年代,和平從來都是一種求而不得的奢侈物。莫說他一個兵尉,就算是裨將、都尉恐怕都沒有資格抗拒自己的命運。
不過畢竟是統兵千餘人的中層將領,戰事來臨前總歸是有了一絲知道內情的權利。
所以在開赴前線的時候,陶安便知道了自己這次所要面對的敵人,宋軍。
魏、宋雖然相隔遲尺的鄰國,但陶安卻一次都不曾去過。唯一的印象還是從商賈口中得知,聽說宋國是個比魏國都要富碩的國家。
至於宋軍,陶安的認知更是有所欠缺了。因為在他十數年的從軍生涯中,從未與宋軍交過手。
雖然前些年魏、宋兩國因為襄陵之爭,生過一些齷齪,但爆發的衝突規模並不大。彼時駐守於函谷一線的陶安並沒有機會參加那場戰爭,兩國的矛盾便在趙國的調和下不了了之。
此次陶安所部的兩萬魏軍,奉命拱守於戶牖蘭考縣北,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駐紮在煮棗附近的兩萬宋軍渡過濟水;其次便是策應襄丘、葭密一線的三晉聯軍主力。
濟水作為大梁城的天塹,只要敵軍無法跨越,便始終無法對大梁形成有效的威脅。
只是讓陶安感覺奇怪的是,宋軍集結兵力同魏軍對峙數天時間,卻一直都沒有進攻的跡象。
甚至在面對己方的挑釁時,也只是被動的防守。
在魏軍幾番試探性的進攻後,陶安突然收到了軍令,責其即刻朝葭密開撥。
就在陶安滿心疑惑、不知所然之際,他驚訝的發現,宋軍不知何時已經撤回了宋國境內,原本的大營徒留下了滿地狼藉。
宋軍是幹嘛來了?
……
……
位於葭密城外的齊軍大營內。齊軍援楚一戰的統帥、田忌,此時正站在一方土丘之上。
年餘七旬、鬢髮皆白的老將,眼神依舊犀利。他的目光所及之處,盡是快速調動的軍旅兵卒。
作為曾經享譽華夏的名將,田忌近幾十年的經歷著實有些坎坷。桂陵、馬陵一戰,讓他功成名就,卻也讓他流亡異國二十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