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齊國現在不是正在忙著攻打宋國嗎?”燕王姬爍放下手中的簡書,轉過頭朝著鞠升問道。

“齊國而今已四處派遣間諜,又在燕、趙邊境上佈防重兵。”燕相鞠升見大王這般問,遂將袖中早已準備好的帛書遞交到宦者手中。然後接著道:老臣是怕,我燕國今日出兵伐秦,或致國內空虛。若齊國趁火打劫,攻我燕國,我邊境恐有危矣……”鞠升擔憂道。

姬爍上前兩步,接過宦者手中的邊疆戰報,藉著幽暗的燭火仔細審察起來。

過了片刻。燕王那原本就稍顯灰敗的面孔,便因為帛書上的訊息而感到驚惱,再加上氣血本就不暢,臉色變得愈發煞白起來。

公子竭見王兄目露猶豫之意,起身揖道:“王上,而今齊王明拒三晉不行合縱,我燕國為何不能同齊國一般遊離於外呢?此時同三晉攻秦,對我燕國又有何益?”

姬爍一時沒有回答。

待他緩過情緒,便對著二人道:“卿等先下去吧,寡人再考慮考慮。”

“王上還需儘早……”公子竭欲開口再勸。

姬爍鼻間不滿地發出一個音節“恩。”便不耐煩地對著二人揮了揮手。

“臣告退。”

公子竭、鞠升二人只得朝著殿外退去……

待殿外腳步聲走遠。姬爍驟然起身,憤怒地將手中的絲帛重重甩在地上。

“醫者謹言,少許動怒,王上還需將息身子。”身旁的宦者趕忙勸慰道。

姬爍不滿地瞥了對方一眼,隨後對著殿外的侍衛道:“速速去傳太子和子之進宮。即刻!”

“喏!”

……姬會的太子府就位於王城的北宮,所以先一步來到燕王所居住的西宮覲見。

剛剛走進外殿殿門,他便聽到父王那喋喋不休地聲音。“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王上,太子受召前來。”侍立一旁的宦者提醒道。

姬爍勐然回過頭。

“兒臣,拜見父王。”姬會繞過身前的兩道屏風,對著上位躬身揖拜道。

姬爍坐會塌上,喘氣道:“剛剛相邦進宮,對寡人說,燕國不能與秦國開戰。”

姬會疑惑不解道:“相邦為何變卦?”

“汝且看看。”姬爍讓宦者將鞠升帶來的絲帛遞給姬會。

“齊國不欲同三晉相謀,而今齊國又派諜者窺探我燕國邊境,相邦說是怕齊國居心叵測會趁火打劫。”

燕、齊兩國算是老冤家了。

昔年武安君蘇秦初次倡導合縱六國伐秦之謀,便是因為燕國的先君文公的薨逝致使齊國趁火打劫奪了燕國十城,從而導致六國離心離德,首次合縱分崩離析。

聽到父王這番話,姬會頓時愣在下方。齊國若是不幹,那燕國還怎麼打。前腳攻秦、後腳被齊軍偷家?

若非是公孫衍一再保證,說能說服齊王一同合縱伐秦,燕國恐怕不會輕易的在合縱盟書上蓋上燕國的大印。

就在父子二人為此事糾結之際,受召的政卿大夫子之、姍姍來遲。

子之在聽完姬會敘述完原委後,立即出聲安慰道:“王上,依臣推測,齊國應該不會攻燕的。”

“卿何出此言?”姬爍道。

“王上且看”子之移步到堪輿圖面前:“齊國先是同秦作戰,後又因中山稱王與趙而戰,南邊又被宋國奪去了數城,今日齊國新王初繼而至朝政不穩。況且現在是五國聯盟,齊若真的敢攻打燕國,五國亦可調轉人馬,即刻攻齊!依臣看,齊國現今如此大動干戈,不過是為了防止五國伐齊罷了。不過等齊國真的看到五國在伐秦,它也就會袖手旁觀、坐收漁利了。”

太子姬會點了點頭,他倒是一向與子之政見相合。

燕王姬爍一時有些猶豫道:“卿之此言,可有何依據?”

“臣不明白王上的意思……”子之道。

姬爍站起身子,悠悠道:“燕國國力薄弱,禁不起打、更禁不起敗。若是合縱伐秦不利,我燕國恐有大難啊。”

去年五國相王伐秦,燕國便只是作勢、未曾出兵。姬爍原本以為,三晉必將會在秦國的勐烈打擊下、而一蹶不振。誰成想,半路突然殺出個趙王雍,來了一出御駕北疆、短短兩個月便擊垮了號稱五萬大軍的樓煩、林胡大軍,隨後又千里轉戰晉陽,計合魏、韓再次將秦軍的五萬銳士打的丟盔棄甲。至今還有許多被俘虜的秦軍將士在燕、趙邊境線上屯田呢。

去年合縱伐秦,燕國便毀約未曾出兵。晉陽之戰後,姬爍一直為此而感到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