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仁庫(第2/2頁)
章節報錯
歐冶博似乎想在這位年輕的國君心裡留下個好印象,雖然當年他是因美色所誘才來的趙國。
趙雍擺了擺手,隨後正色道:“寡人上次讓武庫所鑄造的一批新式長矛如何了?”
歐冶博立刻起身,朝著身前引道:“已經按照王上的命令,在殳(shu)的基礎上截短了五尺,殳頭縮短五寸,王上請看。”
歐冶博邊走邊說,將趙國君臣引到了一處兵器架前。
趙雍一眼便看到了陳設在那的一把另類短殳。
短殳的殳頭此刻正散發著寒光、短而鋒利,殳頭和殳杆的連線處還有紅纓相串,極為顯眼。
此時不應該叫殳了,應該稱為槍。
趙雍接過長槍,掂量了一下,比在軍營裡用的殳輕便了不少。
“這短殳校驗過沒有?”趙雍轉身問道。
“已經交由常備營校驗過了,縮短了殳頭,短殳已經不再適用於劈、砍,如今只能單一的群刺,尤其是兩軍短兵相接之時。
尤其是這一捧紅纓,更是點睛之筆。如此以來敵我兩軍交戰,我趙國士卒便可避免因敵人的血液滑落槍桿而造成手滑脫手的窘境。”歐冶博如實的回道。
身後的諸臣大多都是精於戰陣的將領,他們聽得歐冶博如此說,自然知道這款短殳的外觀雖然沒有做多大的改動,但在實際的應用上已經和尋常的長殳天差地別。
他們不禁帶著詫異的目光投向趙雍。
趙雍點了點頭,其實還有兩點歐冶博沒有說出來,紅纓不僅僅可以防止脫手,還能迷惑敵人的視線,更能校閱兵士們的訓練情況。
歐冶博的也沒有提長槍運用於騎兵的校驗。恐怕在他們看來,長槍根本就不是騎兵用的東西。
“鑄造了多少支這樣的短殳了?”趙雍將長槍遞給了身後的諸臣。
“一千支,仁庫這個月,除了必備的刀劍鑄造,已經按照相邦的命令全部生產這種短殳了。”
一千支已經有些出乎趙雍的預料了。要知道槍、戟的製做,可不像表面上看著的那般簡單。
單單說這槍桿,趙雍開始以為槍桿不是銅鐵製的便是木製的,後來他才知道,這東西非金非木,而是一種‘複合材料’。
槍桿大部分用牛筋木為芯,隨後在木芯之上還要覆上一層竹片,接著再緊緊纏繞一層銅絲,這樣做的目的是在維持了槍桿的柔韌性的同時又能保持其剛性。
最後還要在槍身上刷一層生漆,用於固定和防潮。
一根長槍從生產到成品,其中的工序可謂是十分的駁雜,甚至說製作一把短殳,比鑄造一把鐵劍還要費勁。
趙雍點了點頭道:“這一千支短殳夠了,先暫時停止生產,將現有的短殳全部交由北營。”
“喏!”歐冶博回道。
趙雍朝著陳忠招了招手,陳忠會意,將早已準備好的絲帛遞給歐冶博。
絲帛上面自然是趙雍繪製的馬鐙示意圖。
歐冶博雙手恭敬地接過絲帛,細細地看了起來。
“如何,歐冶師能否為寡人分憂?”趙雍問道。
歐冶博有些窘迫地回道:“王上是想做一副新的鞍韉?”
趙雍有些尷尬地咳嗽了一聲,好在他心中也早有預料,隨即他領著諸臣朝著屋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