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的天,墨色的濃雲擠壓著天空,沉沉的彷彿隨時要墜落下來,風聲時起時落,乘輿外傳來絲絲喧鬧之聲。

與趙田分別後,趙雍本待再去邯鄲城外的常備軍營視察一圈,不過如今看這天氣,怕是又要下雨了。

進入夏季之後,趙國的雨水也不知不覺的多了起來。

就是不知道這場雨,會不會影響小麥的收割程序。

邯鄲城外便有三處軍營,乃趙國拱衛都城的常備軍。

何為常備軍?如今諸夏各國的軍事制度不同於春秋時期,亦不同於後世。

如西周、春秋時期還是奴隸制的天下,各個諸侯國採用的都是徵兵制度,主要成員也都是國人中計程車,也就是貴族階層。

平民和奴隸雖然也參與戰爭,但是他不直接參與作戰,只能做一些後勤運輸之類的工作。並非是他們不願意,而是不能,沒有資格。

乃至後來對兵卒的稱呼‘戰士’便是如此由來的。

春秋末期,奴隸制度開始逐漸走向崩潰,但還沒有完全崩潰。

但一個人出現徹底打破了這個制度,他就是:趙襄子。

趙襄子在位初期,三家分晉便已成定局。他即位後,當即做了一個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事情,那就是徹底解放奴隸。

他宣佈解放趙國界內的所有奴隸,並且賜予其十畝土地。並且承諾,其餘諸國的奴隸,凡是入他趙國境內的都一視同仁。

這樣不僅趙國沒有了奴隸,中原各國也不得不廢除奴隸制。如果他們不廢除的話,這些奴隸就會想盡辦法逃往趙國成為自由民。奴隸制自此土崩瓦解。

戰國時期,不僅列國間的戰爭頻次極高,且戰爭規模也迅速擴大,動輒便是數萬、數十萬軍隊相互攻伐,而為了適應列國間的戰爭,一種新的軍制便由此而生:募兵制。

募兵制便是各個諸侯國經嚴格挑選後,組建的常備軍,此時各國比較出名的常備軍團有:‘魏武卒’、‘齊長城軍’、‘韓重弩兵’‘秦鐵鷹銳士’等等。

這些軍人全部都是脫產的職業軍人,待遇相對較為優厚。由於這些常備軍往往經過長期訓練,因此這些軍隊人數雖少,但卻是軍隊戰鬥力的保證。

但常備軍人多不事生產,還要免其賦稅,所以對一個國家的負擔那也是相當的大。如今一個國家的強弱,往往以該國常備軍的多寡而定。

趙雍若想改革軍制,下手的地方便是常備軍營。農政、經濟的改革也必然要提上日程了。

打仗打得便是經濟,這句話所言非虛。

思慮到此,趙雍撩開帷幕朝著天際瞥了一眼,見雲層此時壓得更低了些。

遂作罷。

對著帷幕外的陳忠說道:“回宮吧。”

……

邯鄲城寬闊的道路兩旁,百姓都跪俯在地上恭送著國君的乘輿。

不遠處一小姑娘抻了抻身旁俏公子的衣袖,輕聲地說道:“別看了公主,人家都走遠了。”

“呸、呸、呸誰在看那……我只是在瞅著天空,喏,你看要下雨了。”

明顯是女扮男裝的韓姬瑤馬上失口否認道。說罷才發覺不對,猛然回過頭來:“好你個小荷,你竟然敢嘲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