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北地邊境的十二城中,代縣算是最大的一座了。除此之外代縣亦是整個趙國,乃至整個諸夏北方最大的貿易中心之一。

百年前,趙氏的先祖趙襄子,興兵伐代,一舉攻佔代國,將其肥沃的領土併入趙氏版圖。

後趙襄子在故代國設代縣。

此時的代縣城便是彼時的代國都城。

(這個時期的郡、縣、城邑大多沒有從屬關係,郡、縣多設於邊地。)

代縣的設立對整個趙國的意義不可謂不大。

以代縣為中心足以輻射方圓數百里,它對整個趙國來說不僅僅是抵禦胡人的門戶,更是北部的政治、商業、貿易中心。

代縣設立後又歷經趙氏數代不斷擴大城池規模,同時遷移大量人口入內。

如今其城池東西直線縱、橫便有五六公里左右,其人口更是多達三萬餘戶。

一行人將將進得城來,夕陽便悄悄落下了山頭。

趙雍早早便命人遣散了身後聚集的民眾,此時的他身邊只圍繞著十數騎王宮侍衛。

眾人入城後便一路向北,寬闊的直道兩旁,每隔十步便有兩名著甲冑的將士高舉火把。趙雍行得沒多時,一座氣派的建築的便橫現在他面前。

此地便是趙侯的代地行宮。

雖然昔日的代王宮早已毀於戰火,但後來歷經趙氏幾代修繕,此時依舊能看出其往昔的奢華、磅礴。

宮門兩側此時早有宦者、宮女待候於一旁,見得趙雍一行人走來,急忙見駕行禮。

他們是留屬於代地行宮的侍者,皆由邯鄲龍臺宮所派,同歸宦者令陳忠管轄。平常他們的任務便是打掃和佈置行宮。雖晉升無望,但遠離政治漩渦的中心,倒也逍遙。

此時一頭髮花白的老宦者上前兩步叩拜道:“臣,代宮管家曹吉,拜見國君,國君萬年。”

“起來吧。”這老宦者曹吉在他的記憶裡好像已經服侍過趙國三代國君了,倒是個長壽之人。

……

趙雍拖著疲憊的身子走入後宮寢殿,四下打量了一番,整體的佈置和龍臺宮差不多,就是小了點。

他現在是渾身痠疼,胯下還隱隱發麻。這次是徹底的練出來了。

邯鄲到代縣足有一千餘里,在這個沒有汽車、飛機的年代全靠眾人騎馬,足足花費了五天的時間。

當然主要原因也是因為隊伍中有趙雍拖了後腿。

若是真的遇到了戰事,斥候一個日夜也足以跑完這個里程。

趙雍癱坐在舒適柔軟的大椅上,腦中不禁思考起了接下來要做的事。

與胡蠻約定的會盟是三月十九,也就是後天。他現在已經漸漸習慣了沒有時鐘的日子,現在的他已經學會記日期和靠識別參照物定時間。

如今是我登基的第二年,也就是……趙雍心下想到,掰著手指大概算了一下。

他也不知道現在的紀元怎麼算的,只知道是周天子四十四年,這個記得倒是清楚,因為近些時日趙國與諸侯來往的國書就有幾十封,正式的國書上都有周天子的年份。

與秦國約定的時間是五月十八,龍門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