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哪有少女不懷春(第1/2頁)
章節報錯
館驛內趙雍從草盆裡隨手拿起一顆晾曬乾的棗兒扔到嘴內。
幹棗初入口中有點苦澀,但經過咀嚼,越發甘甜,且滿口生津。雖然棗樹耐乾旱成活率高,但在此時依舊是稀罕物。
“老丈,我在村中一路行來,怎麼沒有看到幾個勞作的年輕後生?”趙雍出口問道。
雖然趙雍心中已經隱隱知道了些情況,但他卻不敢往那方面去想。
“哎!公子有所不知了。”鄉長聽到趙雍的話重重的嘆了口氣。
隨後聲音哽咽的回道:“近兩年中山等國時常來犯我趙境,本鄉的七十九個壯年,接連戰死三十七人,還有數人斷肢殘腿!剩下的二十多個後生,前些日子再受徵召,戍邊去了。”鄉長悲痛的說道。
趙雍心中咯噔一驚!
現實總是殘酷的,世事也不會總按照人們所設想的那般發展下去。
他知道這個世道的庶民日子不好過,卻沒成想到……這個小鄉村竟然都快要絕種了。
戰爭啊,受苦受難的或許永遠都是向天乞食的庶民。
老人話雖如此。
趙雍在他口中聽到的雖然滿是對胡人的憤恨,但語氣中卻沒有絲毫對趙國政策的抱怨,或許這就是亂世的生存法則。
在他們自己看來這便是自己的命!
勞苦大眾永遠也只能跟著時代的滾輪隨波逐流,至於最終是走向繁華還是毀滅,卻不是他們所能看得到了。
臨走時,趙雍才得知鄉長原本有兩個兒子和一女兒。兩個兒子前些年全戰死在了沙場,小女兒也被胡人擄走了。
原本美滿的一家人,就這樣被戰爭無情的摧毀了。
趙雍在老人的臉上看到了悲痛,看到了憤恨,卻唯獨沒有看到一絲的輕生之意。
或許對他來說,只有活著,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看到仇敵被‘自己’手刃的那一刻。
……出得棗林鄉,眾人的心情皆有些沉重,一路上眾人都沒有說話,就連話嘮的龐煖此時也沉默不語。
趙雍臨行時,讓眾人把隨身攜帶的刀幣(趙國的貨幣銅錢)全部分發給了鄉里的庶民們。
或許對肥義等人來說,老人的遭遇,乃至棗林鄉的情況他們都已經司空見慣了。
但對兩世為人的趙雍來說,若非這次機緣巧合的棗林一行,他恐怕永遠都無法真切的體會到了這個時代的平民的疾苦,衣不遮體、蓬頭垢面的真實常態。
但這次經歷也更加堅定了趙雍心中的信念!
他從袖中拿出一顆幹棗,含在嘴中,隨後目光堅定的看向遠方。
……
……
‘譁、譁、譁……’
穿過層層風沙,趙雍的耳邊忽然傳進一陣清晰的流淌聲,越是往前走聲音便越大,直至水汽徹底衝散了眼前的漫天黃塵。
一條浩瀚的長河橫亙在了眾人眼前,滹沱河!
這條發源於北地太行山脈的奇異河流,經久不衰在華夏大地上已經流淌了不知多少歲月。
想起後世那條潺弱的‘溪水’,和如今氣勢磅礴的奔流相比,就如一泓清泉。
趙雍望著眼前水勢峻急的大河,他知道,它還會繼續在這片熱土上奔騰千年。
天至傍晚。
滹沱河兩岸此時依舊有來往的船正在不停的運送著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