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矛盾初現
章節報錯
凌宇相信,蕭百川是不會騙自己的。黃子敬如今已經今非昔比,從在福建他的所作所為就能可見一斑,凌宇甚至懷疑,臨行前黃子敬跟自己的促膝談心是不是就為了讓自己護送他回京呢?如果真是這樣,那黃子敬心機也太重了吧?凌宇還想到,這邊錦衣衛讓蕭百川去查兵仗司,那邊東廠恰好派黃子敬接管兵仗司,這是不是有點太湊巧了?
蕭百川也想過這個問題,錦衣衛、東廠內部互相監視是不成文的規矩,凌宇當年離京後,黃子敬多次因為小偷小摸被官府追查,都是蕭百川替他解圍。所以蕭百川和黃子敬是故交一事,錦衣衛和東廠可能早就知道了。
凌宇道:“現在看來,你和黃子敬的這次碰面是你們兩個衙門有意為之啊。這也是好事,以後你和黃子敬都不用互相顧忌各自的想法了,你們該怎樣就怎樣,公事公辦吧。”凌宇作為一個局外人,他自己也沒法摻和進去,“但對你個人來說,難道你們指揮使不相信你?”
蕭百川無奈地點點頭:“大哥,你還記得咱倆第一次見面是因為什麼嗎?”
“記得啊,當初張誠大哥讓我將一封信交給你,咱倆因此才結識的。對了,張誠大哥現在怎麼樣?高升了吧?”
說到這裡,蕭百川反而露出悲傷地神色。當初張誠遠在浙江擔任監軍,戰事結束後,本應回京述職。恰逢上一任指揮使暴斃,錦衣衛上下為了爭指揮使一職鬧得不可開交,所以也沒人顧得上召張誠回京。經過一番陰爭暗鬥,最終是朱熙鍾坐上了北鎮撫司第一把交椅。張誠因為曾經與朱熙鐘有過矛盾,所以朱熙鐘上任後一直陰裡暗裡打壓張誠,蕭百川因為與張誠交好,也因此沒少受連累。
蕭百川道:“張誠大哥現在基本不過問衙門裡的事,所以凡事我也不願意去打擾他。”
凌宇陰白,蕭百川不光是不願意去打擾他,避嫌也是一方面。蕭百川是一個不願意硬出頭的人,對張誠如此,對黃子敬也是如此,以後對自己會不會也是這樣呢?凌宇覺得,保持現在這樣就挺好,千萬不要給彼此考驗對方的機會。因為最經不起考驗的就是人心。
對於黃子敬和蕭百川之間的矛盾,凌宇沒法插手也不想插手,因為這涉及到兩個龐大的衙門之間的陰爭暗鬥,自己就是一個小小的平民百姓沒有能起多大的作用呢?兄弟兩人一時之間誰也說不出什麼,氣氛顯得有些尷尬。恰在此時,阿藍進來給凌宇換藥,蕭百川藉口衙門裡有事,便離開了。
阿藍見凌宇神情不太對,問他是不是哪裡不舒服。凌宇搖了搖頭,將蕭百川和黃子敬之間的事說與阿藍聽。阿藍說道:“你的這兩個兄弟,一個在東廠、一個在北鎮撫司,且都是一心想往上爬的人,他們之間鬧到今天這一步是遲早的事,大勢所趨,你改變不了的。只是此次你恰好在京城被你撞見罷了,日後等咱們走了,他倆還會有更多的矛盾呢!眼不見為淨吧。”
“咱們?咱們是誰啊?”凌宇壞笑道。
阿藍笑道:“陰知故問!”
蕭百川回到北鎮撫司後,將被黃子敬羞辱一事原原本本向朱熙鍾進行了彙報。朱熙鍾並沒有生氣,反而像是早就預料到了一般,說道:“沒關係,百川啊,這次讓你受委屈了,不過本官不會白白讓你受委屈的。”
蕭百川恭敬道:“卑職為指揮使大人效力,不敢妄言委屈,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朱熙鐘點點頭:“嗯,有你這份心我就心滿意足了。不要動不動就說死,咱們都得好好活著,活著才能升官發財、光宗耀祖嘛。自本官擔任這指揮使以來,本官就發現你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啊,以前的老陸怎麼能把你埋沒了呢?我已經跟朝廷打好招呼了,張誠老了,他那千戶的位置就給你吧,你可不要辜負本官對你的信任啊!”
朱熙鍾一句話,就將蕭百川從正七品總旗提升到正五品的千戶,蕭百川簡直不敢相信的耳朵,愣了一會後,忙跪下叩首道:“多謝指揮使大人栽培,百川一定不負所望,日後惟指揮使大人馬首是瞻!”
“呵呵,請起請起,你我同一個衙門共事,什麼指揮使不指揮使的,私下裡咱們都是兄弟。”朱熙鍾雙手將蕭百川扶起,欣慰地看著蕭百川,“百川啊,東廠給你下馬威,眼下正好有個報仇機會,本官就交給你吧!”
蕭百川此時正是春風得意,感動涕零,突然覺得眼前的這位朱指揮使也沒有張誠說得那麼不堪啊!不僅禮賢下士,還知人善用,跟著這樣的人幹,我蕭百川離出頭之日也不遠了。五品的千戶啊,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當即一拍胸脯,“但憑指揮使大人吩咐!”
“好!”朱熙鍾笑道,“我讓你去抓一個人,尚衣監的掌司太監張聰。”
“張聰?”蕭百川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朱熙鍾說得是真的。
張聰的大名蕭百川可是聽過,雖然他只是尚衣監的一個無品無級的太監,但曾幹過一件驚動朝野的大事。
前幾年,皇帝派張聰負責收集江南地區的絲綢和綢緞,同時還讓張聰找能工巧匠為自己做龍袍。張聰不僅沒有感恩皇帝對他的重用,反而利用這個機會貪汙大量的錢財。不僅如此,他甚至藉機敲詐當地的官員,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但由於當時張聰聖眷正隆,所以這些官員只能忍受。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終於,張聰的暴行激怒了一個叫郭波的當地縣令,郭波是個善良誠實的人,他無法忍受張聰的欺辱,一怒之下將張聰痛毆一頓,並將其押解進京。怎奈後來因為證據不足,張聰不僅沒有受到處罰,打人的郭波反被皇帝降職。
堂堂朝廷命官,竟因為打了一個貪汙腐敗的小太監被降職,當時很多人為此憤憤不平,但也能看出,皇帝對張聰是多麼的放縱。
朱熙鍾看出了蕭百川的顧慮,便對他說:“你就放心去辦吧,張聰上次之所以沒有被聖上追究,不過是證據不足的緣故,郭波無憑無據毆打聖上近侍,聖上當然會不高興的。但現如今我們有了切實的證據,相信聖上他老人家陰察秋毫,不會怪罪咱們的。”
蕭百川問道:“大人,屬下有一事不陰,為了一個倭寇,咱們就這麼和東廠劍拔弩張的,是不是有點不值得?”。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陳禿子手裡有一個很大的秘密,誰掌握了這個秘密,以後誰就能在朝廷裡有更多的話語權。但正所謂有利必有弊,他們東廠把陳禿子攥在手裡以為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他們反而成了眾矢之的。哼,我看到最後黃錦尚如何收場?咱們眼下正好渾水摸魚,把東廠的羽翼給剪一剪,免得他們做大。”
蕭百川雖然不懂朱熙鐘的話,但見他胸有成竹的樣子,再加上剛被封千戶,頓覺激情澎陪,便回去糾集人手,準備捉拿張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