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改編上四軍(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朝成為帝國最高領導人,趙匡胤就想,該如何讓宋國國祚千秋萬代呢?手下這幫人今天能給我黃袍加身,明天就有可能給別人黃袍加身,所以得想個辦法出來才好。
於是趙匡胤召見丞相趙普,問道:“為什麼從唐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十二君,爭戰無休無止?我要從此息滅天下之兵,建國家長久之計,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趙普精通治道,對這些問題也早有所考慮,聽了太祖的發問,便提出問題之癥結就在於藩鎮權力太重,君弱臣強,治理的辦法也無奇巧可施,只要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安定。趙普的話還沒說完,宋太宗就道:“你別說了,朕明白了!”
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時,宋太祖把石守信等禁軍高階將領留下喝酒,酒興正濃時,宋太祖突然屏退侍從。
他嘆了一口氣,口吐苦衷,說:“我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是到不了這個地位的,為此我從內心裡一直念及你們的功德。然而,當天子太過艱難,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我整個夜晚都不敢安枕而臥啊!”
石守信等人驚駭地忙問其故,宋太祖繼續說:“這不難知道,我這個皇帝位誰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聽了,知道這話中有話,連忙叩頭說:“陛下何出此言,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呢?”
宋太祖說:“不然,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如果想要富貴,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這些將領知道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還會引來殺身之禍,一時都驚恐地哭了起來,懇請宋太祖給他們指明一條可生之途。
宋太祖緩緩說道:“人生在世,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乏而已。你們不如放棄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為子孫立長遠產業;同時多買些歌姬,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同你們再結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石守信等人見宋太祖已把話講得很明白,再無迴旋餘地,而且當時宋太祖已牢牢控制著中央禁軍,幾個將領別無他法,只得俯首聽命,表示感謝太祖恩德。
第二天,石守信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令罷去禁軍職務,到地方任節度使。
這也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杯酒釋兵權。
趙禎作為繼任者,自然也知道防範武將專權的道理,所以趙昕不止一次的跟他闡述新軍的訓練方法,最重要的是士兵掃盲和精神信仰的重要性。
上四軍總計六萬人,所以趙昕也做了一些改革,那就是平常時,將領是沒有統兵之權的,而是將官,先生們負責訓練和思想教育。
而且每週都會召開一次大會,做一些演講,獎勵一些考核優秀得士兵,為的就是讓底下計程車兵們知道這些將領都是誰。
將領們不統兵,但卻隨士卒們一起訓練,如此一來,以至於解決宋朝那種將不識兵,兵不識將的尷尬場面。
遇到戰爭時,自有趙昕任命統兵將領,率軍出征,所以為將者,不單僅僅只擅長指揮一種士兵,還要全面發展,什麼都擅長才行。
煙花若殤:草率了,修改了一下這章,真實的上四軍都不到五萬人,所以做了一點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