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改編上四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遼國和親一事,就這麼暫且擱置了,除非遼興宗傻了,才會將長城以南的城池讓給宋朝,或者說是賣給宋朝。而趙昕也終於騰出手來開始整編龍衛團。
龍衛團的編制按理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面臨一個大問題就是立功的將軍們該授予什麼爵位和官職,難倒了仁宗皇帝。
趙昕交趾一戰,已經證明新的練兵之法是有效的,確實能達到強兵的目的,所以隨之而來的禁軍改革也就在所難免了。
仁宗皇帝也怕遼國不滿意和親被拒,而興兵問罪,所以將天武,捧日,龍衛,神衛,禁軍上四軍,共計五萬人全部交給趙昕加以整編和訓練。
捧日左廂第一、第二、第三軍;捧日右廂第一、第二、第三軍。
天武左廂第一、第二、第三軍;天武右廂第一、第二、第三軍。
龍衛左廂第一、第二、第三軍;龍衛右廂第一、第二、第三軍。
神衛左廂第一、第二、第三軍;神衛右廂第一、第二、第三軍。
共計為二十四軍,但由於是精銳的原因,所以編制一直未滿,有很大的空缺。
趙昕為此親自前去和便宜父皇徹夜長談,最終才獲得趙禎的首肯,對上四軍進行了一次意義深遠的整編。
改編的上四軍編制如下:
龍衛軍全是騎兵,總計一萬五千人,下轄三師,每師五千人,重騎兵五千人,輕騎兵一萬人。
天武軍全是近戰重灌步兵,總計一萬五千人,下轄三師,每師五千人,主要有重灌槍手,重灌長牌手等等。
神衛軍為遠端部隊,也有三師,主要有重灌弩手,重灌弓箭手,以及使用火器的一師。
捧日軍的編制也有一萬五千人,但就比較雜了,有專門的的攻城部隊,也有後勤糧草運輸隊。
除了按部就班的訓練外,給六萬名士兵掃盲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原本的先生根本不夠用的,但大宋最不缺的就是文人,特別是仕途失意的文人,所以在重金之下,很快就招募到了足夠多的先生,當然前期洗腦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要給這些先生灌輸我大宋天下第一的思想,為什麼當兵,當兵為了什麼的精神信仰,在又他們去傳輸給普通計程車兵。
起先,朝中還有不少大臣就此事上劄子彈劾趙昕,言太子讓士子與丘八為伍,實在有損讀書人的臉面,並請求趙禎加以制止,但當趙昕將彈劾的大臣們領到軍營,聽到這些先生們教授的東西時,一個個都被震驚到了。
宋朝的軍隊因武將訓練不同,所以練出的兵種稱呼也是與眾不同,比如楊家軍,種家軍,折家軍,岳家軍,韓家軍等等。
但趙昕所訓練出來計程車兵,將不再是某一家,某一路的軍人,他們只有一個稱呼,那就是大宋帝國的軍人。
趙禎所擔心的那就是武將專權。畢竟宋朝為了防止武將專權,採取了很多削弱武將的方法,定下了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
宋太祖趙匡胤就是武將出身,後來南征北戰,逐漸掌握了兵權,陳橋兵變,就被底下的將士們給黃袍加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