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 有多暴就有多甜(第2/2頁)
章節報錯
謝思危嘖了一聲:“我沒得罪你們吧。”
戚蘭秋:“呵呵。”
一邊說著,就見孟清榮帶著下人,提著食盒過來了,一聽說這位是真徒弟,孟清榮的小眼神兒,也是寫滿了羨慕。
等吃完飯,孟清榮走了,沈晝錦看了看天色,就問暗衛:“昨天許良金去殺人,他們夜襲了?”
“不知道,”暗衛老實的道:“我又不能往裡走,我就是跟王爺安排的人說一聲許良金去了。”
沈晝錦點了點頭。
謝思危問:“什麼許良金?什麼夜襲?”
沈晝錦就示意戚蘭秋給他講了講,一邊想起來問他:“你們邊軍,是不是有不擾民的軍規?”
謝思危點了點頭:“對。”
“我說呢,”沈晝錦拈著小點心吃,隨口道:“我說我跟許良金比武時,邊軍跟百姓這麼親近。”
謝思危看了她一眼:“師父,你為什麼一副這是理所當然的樣子?你可知道這有多難得?”
沈晝錦的手停了停。
她之前剛從現代位面回來,見慣了軍紀嚴明的現代兵哥哥,確實不覺得很稀奇,但她自覺得還挺中肯的,所以才格外注意,難道是她的表情還不夠驚訝嗎?
謝思危正色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官過如剃’?”
沈晝錦吃不下去了,慢慢的放下碗:“聽過。”
她聽過,也親眼見過,還曾經親手殺過,比土匪還兇殘的官兵。
梳子是有齒的,所以梳子梳過之後,還會有些殘留;篦是密切梳,所以篦子梳過空空蕩蕩;剃就更不用說了,赤地千里,真正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謝思危續道:“孫子兵法讀過沒?‘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因糧於敵,字面意思就是從敵人處取得糧草。
從敵人處怎麼取得糧食?還不就是屠殺擄掠,以戰養戰的意思?
古人軍紀有十七條禁律五十四斬,嚴苛之極,但並沒有什麼“軍民一家親”。
殘暴和軍紀嚴明並不衝突,事實上,保證軍隊的野性,是許多將領極為贊同並身體力行的,屠殺擄掠也是軍隊的正常福利,殺良冒功之類的事情,更是屢禁不止。
為什麼呢?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時糧草是重要的物資,可是在這種時候,運糧不光是“糧”本身的排程,還需要大量的人力,車馬,過程中還有可能被敵人襲擊。
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極為沉重的負擔。
所以孫子兵法提出了速戰速決、因糧於敵,糧草直接就地從敵國境內獲取,減輕本國的負擔和運輸壓力,還能削弱敵國實力。
後世還有人進一步引申,提出了“分眾掠地,取其秋谷;破地降邑,取其倉糧;或德盛而恩深,民鹹饋獻;或以權而濟世,抄獲為資”(注:引用自《草廬經略》)
這原本是一種權宜之計,後來便成為了一種常態,冒死投軍為發財,這就是大眾的認知。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沛公“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就可以判斷出“此其志不在小”。
正是因為這並非常態。
就連千古名君李世民,當初想接受投降,都有人勸說“士卒所以爭冒矢石,不顧其死者,貪虜獲耳;今城垂拔,柰何更受其降,孤戰士之心!”(注:引用自《資治通鑑》)
這番話的意思就是說,士兵們奮不顧身攻城,就是為了城中的金銀財物,現在接受了對方投降,豈不是寒了將士們的心。
以至於李世民不得不動用自己的小金庫安撫。
一直到後來,岳飛的岳家軍,提出“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且堅決執行了,就連金兀朮也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這非常難得。
但,這也需要充足的後勤補給,否則的話,真到了人要凍餓而死的地步,什麼軍紀都約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