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泰決定支援高麗,利用高麗來消耗蒙古。

不過,為了防止藩府支援的錢財,被高麗人貪汙,趙泰決定設定,極為嚴苛的條件。

趙泰說完,看著眾人,“怎麼,幾位先生有異議?”

王文統行禮道:“大王考慮周全,若是如此設定限制,可以保證錢花在刀刃上。只是……”

趙泰輕鬆道:“只是缺口怎麼辦?對吧!”

王文統行禮,“大王英明!”

趙泰自通道:“錢的事情,諸位不必擔心,孤心中有些想法,若能實現一年增加五十萬貫收入不成問題!”

王文統見趙泰言之鑿鑿,自信滿滿,便行禮道:“既然大王可以解決缺口,那臣無異議!”

趙泰頷首:“高麗使者孤已經見過,援助條款,還有如何限制,保證錢花出去有效果,孤就交給諸位了!”

四人起身,行禮:“臣等領命!”

在決定後,趙泰將事情交給屬下,讓他們去與高麗使者商談具體細節,而他則準備啟程前往海州。

畢竟財政上本就有缺口,現在又需要往高麗投錢,趙泰便給自己定了小目標,每年多掙五十萬貫。

在臨行之前,趙泰先往濟北諸縣巡視北境邊防,以確定齊地能夠抵禦蒙古襲擾。

十月,蒙宋議和過去大半年,齊軍喘了口氣,草原上蒙古戰馬養了一個秋天,又變得膘肥體壯。

凜冬將至,而冬季由於河流冰封,蒙古馬軍可在北國暢通無阻,對於齊地軍民來說,邊防的壓力立時就起來了。

雖然現在蒙宋議和,但是趙泰並不相信一紙條約,還是需要做好防備。

這時,秋收之後,齊地便進入農閒時節,各村的青壯都被動員起來,參與農兵訓練。

此前王賓建議,齊地各村青壯結為鄉營,以退役軍士為將左,一村遭襲,則鳴鼓舉火,使丁壯雲集,抵抗蒙古襲擾。

幾個月過去,這條政策基本落實,而且趙泰更進一步,令制置司統計戶籍,編制名冊,掌握齊地青壯數目,以便推行徵兵制。

這時在濟南北部一個村莊外,村裡的青壯聚集在一起進行操練。

遠處,趙泰和王賓等人,遠遠駐立,並沒有進村打擾。

“大王,這個村子,十五以上,四十以下壯丁,有二百三十人。”王賓道:“若遇大戰,第一輪徵兵十抽一,可動員二十三人。若戰時緊急,還可進行第二輪五抽一,第三輪三抽一。”

趙泰微微頷首,“現在山東太平,百姓獲得土地,百姓更希望他人上戰場,來保衛他們,自己則在家裡種地。因此掌握丁冊,必要時強制動員,是十分必要的。”

現在齊軍主要是募兵制,靠著分配軍功田,減免賦稅,以及豐厚的軍餉,吸引一部分青壯從軍。

最近藩府鼓勵百姓開荒,軍功田的吸引力便有所下降,趙泰便想建立更為先進的徵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