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五年收支平衡(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泰聽王文統之言,想著這些年來,他在財政上一直都是入不敷出的狀態。
每次缺錢,缺糧,都是透過戰爭,僥倖解決。
齊地軍政能夠正常運轉,主要得益於兩筆橫財。
一是趙泰在金亡後,拿下徐州,以城內金國貴族不救開封為由,將他們處死,從而抄沒了大量財物。
】
二是這次出征,擊敗忽必烈,將忽必烈劫掠淮南之財,奪入自己之手。
這些橫財,讓趙泰完成對山東軍政的整合,維持了一支十三萬人強悍大軍。
當然一個國家的運轉,始終靠戰爭冒險,透過橫財來維持,顯然是走上了邪路。
這會使得國家不斷冒險發動戰爭,而且萬一失敗一次,整個國家便會因為入不敷出,而破產崩潰。
因此趙泰要恢復山東生產和經濟,目的就是想在財政上實現收支平衡。
趙泰決定支援高麗,可能夠支援多少,則需要取決於山東今後幾年財政預算,是否充足。
畢竟,現在蒙宋議和,短時間內,趙泰不能再透過戰爭,獲得什麼收益。
為了弄清預算,預估出山東要實現收支平衡需要多久時間,是否有餘錢支援高麗,王文統便先一步前往濟南。
邳州在戰事中被嚴重破壞,且位置靠南,不利於控制山東。
趙泰在與大臣商議後,便決定將王宮和制置司,搬到濟南。
這裡原來是李璮地盤,將制置司設於濟南,可以方便趙泰控制山東全境,同時也是擺出親自抵禦蒙古的姿態,好叫各地百姓安心生產。
在王文統回濟南後,趙泰於濱州接見了高麗使者,與之筆談一陣,進一步瞭解高麗現狀。
幾日後,趙泰回到濟南王宮,立時召集諸臣到王宮內商議。
三四月間,趙泰採納大臣建議,修訂《山東刑統》、《通禮》、《正樂》,向山東以及北方漢地,釋放了整頓刑罰,推崇禮樂的訊息。
此時蒙古控制下的北方,是不尊禮法的,也誒科舉,大批文人和金國舊官,只能躲在鄉野。
在得知趙泰召賢,又推崇漢人禮法,便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前來投靠,填補了山東政治改革後空缺的官位。
這次來參加議事的官員有四人,分別是王文統、王賓、張天綱、元好問。
其中張天綱是金國舊官,元好問則是北方士林大儒。
這時四人在議事堂內,小聲交談,堂外侍衛高喊:“大王駕到!”
四人安靜下來,齊齊起身,躬身行禮,“恭迎大王。”
在四人之中,跟著趙泰最早的二王,明確知道趙泰有奪取天下的野心,張天綱和元好問過來不久,趙泰未與二人深談,可二人從趙泰回山東後的動作來看,對於趙泰的志向也能看出一二。
“先生們免禮吧!”趙泰落座,示意幾人坐下。
趙泰與大臣議事,大多數情況都不嚴肅,都是坐著商談,還有侍女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