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水手用竹篙調整船身,鄭映波又大喊一聲,“升帆!”

船上的水手和漁民,拉起帆索,便見三面硬竹帆,被緩緩拉起來,像是一朵烏雲,將太陽遮蔽。

趙泰看見升起的船帆,被海風吹得鼓起,海船隨即在呼呼的風聲中,嘎吱嘎吱地向前航行。

兩艘捕鯨船,帶著三艘兵船,隨即衝出海峽,進入廣闊的大海。

趙泰站在船頭,海風吹得他衣袍鼓動,讓他看上去意氣風發。

“相公,怎麼航行?”鄭映波走到趙泰身後請示。

趙泰胳膊向前一揮,“沿著海岸線,向北航行。”

鄭映波聽後,隨即回到舵樓,操作船舵,領著船隊向北進發。

一路上,鄭映波觀察著海面,尋找著鯨魚,而趙泰則拿來紙筆,繪製著山東沿岸的地圖,標註著各個島嶼。

船隊向北航行幾日,在趙泰的圖紙上,已經標註了大大小小几十個島嶼,不過其中大多數島嶼,都是遍佈山石,而且面積不大,沒有利用價值。

不過其中也有靈山島、朝連島這樣比較大,可以駐紮軍隊的島嶼。

趙泰在圖紙上,對這些島嶼進行標註,將來他們即可以成為進攻山東的跳板,也可以是蒙古人反撲時,軍民的暫避之所。

這時船隊向北航行多天,卻一直沒有發現鯨魚的蹤跡。

鄭映波走到船頭,行禮道:“相公,這已經過去七八天,船上淡水和食物都不多了!”

趙泰原本想要沿著山東海岸線轉上一圈,至少繞過半島,去凳州對面幾個島嶼看一看,可聽了鄭映波多話,便知道這次不行了。

“既然淡水和食物不多,那就反航吧!”趙泰沉聲道。

“相公,我們來的時候,貼著海岸線航行,經過的都是淺水區,一路上都沒遇見鯨魚,回去的時候,小人想要離開海岸線,碰一碰運氣!”鄭映波行禮請示。

黃河、東海著一片,確實相對較淺,船都是平底船,不像南方那邊。

海水本來就淺,趙泰為了探查山東沿海,還貼岸而行,自然沒遇見鯨魚。

捕鯨也是趙泰此行的目的,趙泰頷首,“依你之意,你決定怎麼航行!”

鄭映波大喜,連忙指揮船隊掉頭,離開海岸線,去尋找鯨魚。

在趙泰坐船探查山東沿岸的情況時,拿著趙泰書信的李鍾權,已經抵達了益都。

益都府,也就是古青州,上古為東夷之地。

戰國時,齊國都城臨淄,便在境內。

李家經營益都已經兩代人,相比于山東其他地方的破敗,百姓十室九空,益都附近,卻聚集了幾十萬百姓。

這些百姓大多與紅襖軍有關係,他們抱團取暖,推舉李璮這個軍閥為首領,來保護自己不被金兵剝削,也不被蒙古人劫掠。

你是天才,一秒記住:紅甘泉: